访艮斋先生讲学之所

克斋从学艮斋地,溪友幸从诗友游。

泉响如闻读书韵,山容犹带济时忧。

呜呼道在人何在,籍甚名留迹不留。

欲揖高风宁复得,归欤□□□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克斋跟随艮斋学习,溪边的朋友有幸与诗友一同游历。
泉水声仿佛听见了读书的节奏,山色似乎还带着济世救民的忧虑。
哎呀,真理尚在,但人在哪里?名声虽大,却无处寻踪。
想要追随高尚的风范,还能再次得到吗?归去吧,只留下一抔黄土的记忆。

注释

克斋:人的名字。
艮斋:另一位学者的名字。
溪友:来自溪边的朋友。
诗友:爱好诗歌的朋友。
济时忧:救济时局的忧虑。
籍甚:非常、极。
迹不留:没有留下痕迹。
高风:高尚的品格或风范。
宁复得:哪里还能找到。
抔□:此处原文可能有缺失,保留为□□□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熊克对艮斋先生讲学之地的探访和感怀之作。首句“克斋从学艮斋地”表达了诗人跟随艮斋先生学习的敬意,暗示了对学问的追求。次句“溪友幸从诗友游”则描绘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游览山水,探讨诗歌的惬意场景。

“泉响如闻读书韵”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泉水声比作读书的韵律,形象地传达出学术氛围的浓厚。而“山容犹带济时忧”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艮斋先生心系天下的责任感,即使在宁静的山水间,也能感受到他的济世情怀。

“呜呼道在人何在,籍甚名留迹不留”是诗人对艮斋先生的深深怀念,感叹尽管先生已逝,但其道德风范和学问之道仍然长存。最后一句“欲揖高风宁复得,归欤□□□抔□”,诗人表达了对艮斋先生的景仰之情,遗憾地表示无法再亲炙其高尚人格,只能在心中缅怀,以一抔黄土寄托哀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描绘环境和表达对先贤的追思,展现了对知识与道德的尊崇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5)

熊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葛仙山

秋风吹我衣,秋水洗我心。

乘风直上葛仙顶,仙家楼阁烟霞深。

蓬莱何曾弱水隔,兜率有天才咫尺。

等闲拍手倚阑干,惊起蛟龙移窟泽。

试剑石老苍苔封,洗药池在丹砂红。

老仙骑鹤去未还,投崖何处寻遗踪。

霏霏濛濛天欲霜,神州万里何茫茫。

昆明水浅劫灰冷,几见东海成田桑。

洞箫吹断月满堂,梦中恍惚侍玉皇。

觉来两袖携天香,是非忧乐俱两忘。

骖骐麟,翳凤凰,得与尔,高翱翔。

仙翁一笑白云上,赠我长房青竹杖。

明朝去向葛溪滨,莫遣风雷惊世人。

形式: 古风

韩魏公读书堂

去郡五里安国寺,断蓬荒蓧成邱墟。

郡人不置瓜李嫌,公亦甘与泉石居。

想憎俗事败人意,独愿灯火勤三馀。

今人不出如处女,陋室暗屋蹠不如。

闻君读书胡乃尔,政恐心地怠芟锄。

前辈浑厚应有此,难弟难兄俱可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溪藤频得句,雪舫夜留宾。

形式: 押[真]韵

过多福寺次王龟龄壁间韵

七尺枯藤手自摩,閒过僧寺坐横坡。

花开曲径霜前密,云压层城雨后多。

田舍竹林分鹫岭,山城芦水漾鱼波。

禅床处处堆黄叶,独剩寒松不改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