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次曹顾庵学士韵,述怀奉答

菰蒲埋首,难重诉、长语音如哀筑。

穷鸟枯鱼,自懒慢、相成人谁题目。

蜀道行难,燕歌气尽,书又无儿读。

酒中狂笑,屠门大嚼无肉。

莫问歌吹扬州,自竹西人散,况篱边菊。

何事中郎,还未绝、取笛会稽东屋。

老大头颅,半生尽消受,无能粥粥。

余酣肠热,醉中乱品横竹。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词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感慨。词人以“菰蒲埋首”开篇,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沉寂、压抑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接下来,“穷鸟枯鱼,自懒慢、相成人谁题目”,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奈,无人理解的苦楚。

“蜀道行难,燕歌气尽,书又无儿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艰难与寂寞的感受,蜀道之难象征人生的坎坷,燕歌之气尽则暗示了志向的消逝,而“书又无儿读”则反映了知识与传承的断绝,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失落。

“酒中狂笑,屠门大嚼无肉”,通过饮酒放纵来暂时忘却痛苦,但“无肉”则揭示了物质生活的匮乏,以及精神层面的空虚。这一句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即即使在看似狂欢的表象下,也掩盖不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莫问歌吹扬州,自竹西人散,况篱边菊”,词人借扬州的繁华与竹西的宁静,对比自己的孤独与落寞,菊花的凋零更添了一分凄凉。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隐含了对当前处境的无力感。

“何事中郎,还未绝、取笛会稽东屋”,引用蔡邕(字中郎)的故事,表达了词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像蔡邕那样,通过音乐或艺术来寄托情感,寻找心灵的慰藉。然而,“还未绝”三字透露出一丝希望与坚持,尽管前路艰难,但仍有追求与梦想。

“老大头颅,半生尽消受,无能粥粥”,词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叹岁月无情,青春已逝,只能在平淡中度过余生,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接受。

“余酣肠热,醉中乱品横竹”,最后两句以醉酒后对竹子的品评结束,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释放。词人在醉意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自我安慰,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压力之下,寻求精神寄托的普遍性。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收录诗词(160)

陈世祥(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次顾庵韵,送朱近修还海昌、吴西崖往山阴。兼怀宋既庭先还吴门

苍凄林莽,度征鸿正是,高空秋肃。

瑟瑟水天芦荻岸,愁杀布帆双逐。

越海云沉,吴江枫冷,何处扁舟宿。

青山入眼,浮螺不似新沐。

廿载鹿独江皋,黄尘浊酒,霜雪纷山麓。

此日追陪群彦后,觉秽在前珠玉。

芒屩难归,貂裘尽敝,梦里梅花屋。

频搔短鬓,媻娑不堪簪菊。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次学士即席韵,兼呈宋荔裳观察、王西樵司勋

词坛宿将,觉秦欧辛陆,今无难续。

壁垒当场争上驷,我拜祝苒三覆。

剑戟无声,杀人如草,手得中原鹿。

回看余子,与其书不能读。

笑我手拙髯枯,牢愁难写,倚马惭枚叔。

描画蓬蒿只办得,潦倒山癯半幅。

食力居贫,隐安遗躅,空有江湖屋。

先生不弃,许余同餐秋菊。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次其年韵,戏柬西樵司勋

钿车初下,见佩声才杳,香尘犹绿。

翡翠帘深稳护住,十二屏风曲曲。

金缕裙襦,水仙薰透,春暖香盈斛。

争筹打马,红窗听赛卢犊。

谁信霜冷篱门,蕉黄空似纸,有愁难录。

认是桃源迷去路,冷隔千溪寒玉。

想像云然,非烟能拟,秀夺三秋菊。

重来觅晤,臣当三薰三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送家季其年归阳羡,用顾庵柬西樵、其年长调先成韵

年来怀抱,拼剪愁作片,织愁成幅。

如许乾坤供好事,难着半间茅屋。

酒暖歌深,只供憔悴,况此颠毛秃。

翻翻径起,槃间自舞瞿谷。

几日剪烛寒窗,恰别离又迫,离情盈掬。

醉里乌乌歌老骥,声咽唾壶如木。

湖海飘零,胡琴空碎,此意非君独。

片帆渐远,断江一片黄竹。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