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代禅宗偈颂由释智朋所作,主题围绕着人性与修行的深刻洞察。诗中以"堂堂丈夫"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大丈夫应有的气概,然而在尘世纷扰中,他发现自己无法给予他人哪怕是微小的帮助或庇护,"无毫发许,盖覆得渠",暗示了人生的无力感和困境。
接着,诗人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寻求帮助时反而变得疏远,"觅之转失,亲之转疏",这反映了人情冷暖的现实。无论是在圣人还是凡夫俗子之间,"不论圣凡,说甚贤愚",都存在着类似的困境。
最后,诗人强调即使一个人放下世俗的屠刀,想要进入佛门修行,也并非轻易能得到接纳,"直饶放下屠刀,衲僧门下未敢相许",表达了佛法对内心净化和觉悟的要求极高,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境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揭示出修行的不易和佛法的深邃,体现了禅宗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