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李瑨的《榕城杂咏》描绘了东南地区民众长期劳顿,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首句“民力东南久驿骚”表达了人民在长期战乱和徭役中疲惫不堪,如同驿站马匹般疲于奔命。次句“尚闻飞舰欲凌涛”暗示了战事频仍,敌舰威胁海疆,显示出紧张的军事形势。
第三句“将军自许标铜柱”中的“铜柱”源自汉代张骞所立的铜柱,象征着领土的边界,此处将军自期能建立功勋,稳固边疆。然而,“长吏谁曾过石壕”一句则揭示出地方官员鲜少关心民间疾苦,百姓生活困苦,连石壕(古代税役登记处)都少有人过问。
“萏草夜呼朝市闭,海田春隔缭垣高”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春天田野的高墙,进一步渲染了城乡生活的闭塞与隔阂,反映出社会矛盾和民生凋敝。
最后两句“何当借箸筹方略,原罢乘风破浪艘”表达了诗人对改变现状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够出谋划策,停止战事,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不再需要乘风破浪的战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反映了清代东南地区的社会现实,既有对战争的忧虑,也有对民生改善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