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其一)

电击流年七十三,齿衰气沮竟何堪。

谁云有句传天下,自愧无心寄岭南。

晓漱气嫌通市井,晚烹香忆落云潭。

邻峰道者应弹指,藓剥藤缠旧石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电光石火间已度过七十三载,牙齿衰老气息衰弱实在难以承受。
谁说我的诗句能流传天下,自己却惭愧没有心力寄托在岭南。
清晨漱口时嫌弃气息与世俗相通,傍晚烹茶时回忆起云潭飘落的芬芳。
邻峰的修道者或许会弹指一笑,青苔剥落藤蔓缠绕着古老的石龛。

注释

电击流年:比喻时间飞逝,如同电光一闪而过。
七十三:具体的年龄,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年龄。
齿衰气沮:牙齿衰老,气息萎靡不振。
谁云:谁说,表示疑问或反问。
有句传天下:诗句能够流传于世,受到广泛认可。
自愧无心:自己感到惭愧,没有足够的用心或能力。
晓漱:早晨漱口。
通市井:与世俗生活相通,这里可能指气息不再清新高雅。
晚烹香:晚上煮茶时的香气。
落云潭:比喻遥远或超脱尘世的地方。
邻峰道者:住在附近山峰的修道之人。
弹指:佛教中表示极短的时间,也指轻蔑或玩笑的动作。
藓剥藤缠:青苔脱落,藤蔓缠绕,形容古老而荒凉的景象。
旧石龛:古老的石窟或神龛,常用于供奉神像。

鉴赏

这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未被世人认可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电击流年七十三”,以电击比喻时光飞逝,显示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力感。"齿衰气沮竟何堪"则透露出诗人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而感到悲哀。

“谁云有句传天下”这一句表明世人认为他有著名的诗句流传于世,但"自愧无心寄岭南"显示出诗人的自谦和对未能将心意传达给更多人的遗憾。

“晓漱气嫌通市井,晚烹香忆落云潬”两句通过早晚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日常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远方美好记忆的怀念。"晓漱气嫌通市井"中“晓漱”指的是清晨洗漱的水气,而“气嫌通市井”则意味着这种平凡的生活已经让诗人感到厌烦。而"晚烹香忆落云潭"中的“晚烹香”可能是指晚上煮食时的香味,这里的“香”也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情感和记忆,"落云潭"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象,是对远方山水的怀念。

最后两句,“邻峰道者应弹指,藓剥藤缠旧石龛”,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邻峰道者应弹指"可能是说邻近的山中有僧人在弹奏琴瑟,而“藓剥藤缠旧石龛”则描述了一种荒凉古老的景象,其中“藓剥”意味着苔藓剥落,"藤缠旧石龛"则是说藤蔓缠绕在古老的石洞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渴望,以及对于未能施展才华的无奈。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其二)

十五年前会虎溪,白莲斋后便来西。

干戈时变信虽绝,吴楚路长魂不迷。

黄叶喻曾同我悟,碧云情近与谁携。

春残相忆荆江岸,一只杜鹃头上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其三)

鹤岭僧来细话君,依前高尚迹难群。

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丹访葛洪无旧灶,诗寻灵观有遗文。

莫将离别为相隔,心似虚空几处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览延栖上人卷

今体雕镂妙,古风研考精。

何人忘律韵,为子辨诗声。

贾岛苦兼此,孟郊清独行。

荆门见编集,愧我老无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览清尚卷

李洞僻相似,得诗先示师。

鬼神迷去处,风日背吟时。

格已搜清竭,名还着紫卑。

从容味高作,翻为古人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