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寺

法云古兰若,西走钱塘路。

帆影梅市桥,人语柯山聚。

吾家昔为邻,来往无晨暮。

十世三百年,散徙非复故。

修廊与广殿,亦已化烟雾。

经营久不倦,大体始略具。

钟鱼以时鸣,轩槛有幽趣。

中庭扫芜秽,断碣起颠仆。

老我绝世缘,随身惟两屦。

愿言治北窗,寂寞同子住。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法云寺古老的兰若,向西延伸至钱塘路。
帆影掠过梅市桥,人声喧闹在柯山聚集。
我家曾与它相邻,不分早晚常来往。
历经十世三百载,人群分散不再如初。
昔日的长廊和大殿,现已化作烟尘雾气。
长久经营不懈怠,大致格局才初具规模。
按时钟声悠扬,轩窗之间充满幽深趣味。
庭院打扫干净,废弃的石碑倒伏在地。
我老去,与世隔绝,仅剩两双草鞋。
但愿能在此北窗下治学,与你共度寂寞时光。

注释

兰若:指寺庙中的小屋。
钱塘路:古代杭州的一条道路。
梅市桥:可能指杭州的一个市场或桥梁。
柯山:杭州附近的一座山。
晨暮:早晨和晚上,表示频繁。
散徙:分散迁移。
修廊:长而宽敞的走廊。
轩槛:窗户和门槛,代指房屋。
芜秽:杂草和污垢。
颠仆:倒伏,形容石碑残破。
两屦:两双草鞋,象征简朴生活。
治北窗:在北窗下读书或写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法云寺》,描绘了他对故乡法云寺的怀旧之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法云古兰若”直接点出寺庙的古老与禅意,接着通过“西走钱塘路”展现了通往寺庙的路径,暗示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诗人回忆起自家与法云寺的亲近关系,“十世三百年,散徙非复故”,表达了家族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修廊与广殿,亦已化烟雾”暗示了寺庙的沧桑,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下遗迹。“经营久不倦,大体始略具”赞扬了先人的辛勤努力和寺庙建设的不易。接下来的“钟鱼以时鸣,轩槛有幽趣”描绘了寺庙日常生活的宁静与雅致,而“中庭扫芜秽,断碣起颠仆”则揭示了岁月侵蚀的痕迹。

最后,诗人以“老我绝世缘,随身惟两屦”表达自己超脱世俗的决心,希望在寂寞中与朋友共度余生,住在修复后的北窗下,体现了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法云寺

勾践旧国古会稽,南山拥郭分东西。

城门大路引绳直,西走百里皆平堤。

客行欲晓到梅市,喔喔尚听城中鸡。

法云古寺临大泽,风皱百顷青玻璃。

迎来送往此其地,素壁时见前人题。

乖离会合浩莫计,历观名氏空含凄。

山僧惯见为客叹,荣悴从来如夜旦。

明年吾楼插天半,世事君须倚阑看。

形式: 古风

泸州乱

高寺坡前火照天,南定楼下血成川。

从事横尸太守死,处处巷陌森戈鋋。

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

岂知痈疽溃在内,漫倚筑城如铁坚。

从来守边要人望,纵有奸谋气先丧。

即今死者端为谁,姓名至死无人知。

形式: 古风

牧牛儿

溪深不须忧,吴牛自能浮。

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

寒雨山陂远,参差烟树晚。

闻笛翁出迎,儿归牛入圈。

形式: 古风

牧牛儿

南村牧牛儿,赤脚踏牛立。

衣穿江风冷,笠败山雨急。

长陂望若远,隘巷忽相及。

儿归牛入栏,烟火茆檐湿。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