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呈秦炳臣军门(其二)》由清代诗人吴子光所作,通过对矍铄翁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英勇与担当。诗中以“海内推”形容矍铄翁的声望之高,彰显其在朝野内外皆受推崇的地位。接着,“偃伯奏灵台”一句,既表达了矍铄翁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卓越贡献,也暗示了其在军事上的才能。
“一家儿女恩犹割”一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相融合,表现了矍铄翁即使面对家庭的深情厚爱,也能毅然决然地为国效力,体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精神。而“万里欃枪力可回”则进一步强调了矍铄翁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展现出他能够扭转战局、保卫国家的决心与勇气。
“金紫半逢青眼里,功名都向赤心来”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赞美了矍铄翁不仅在权力和地位上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功绩和名声源自于一颗忠诚爱国的赤诚之心。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忠诚与奉献精神的颂扬。
最后,“燕然山上风云壮,濡笔铭勋待隽才”两句,以历史典故“燕然勒石”为喻,表达了对矍铄翁功绩的铭记与期待,希望后世能有才华横溢之人,继续传承和发扬其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整首诗情感饱满,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吴子光对矍铄翁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