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鸣竹啸响千崖,为底炎蒸吹不开。
自是笋舆趋北去,薰风不是不南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夏日炎热中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松、竹和风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松鸣竹啸响千崖”一句,用了拟声词“鸣”、“啸”,形象地渲染出夏日中松竹间风吹过时的呼啸声响,给人以清凉之感。这里的“千崖”,意味着山崖众多,声音在这些自然的回音壁间回荡,增添了一份壮丽和辽阔。
“为底炎蒸吹不开”则写出了夏日的酷热,即使是风也被热气所笼罩,似乎无法有效地带来凉意。这两句结合起来,既表现了自然界在炎热中的生动画面,也反映出诗人对清凉的渴望。
“自是笋舆趋北去”一句中,“笋舆”指的是竹笋或竹筏,用来比喻自己。这里诗人借物寓意,表达了自己向往冷静清新的心境,不愿沉溺于热闹之中。
最后,“薰风不是不南来”这句,则是在说虽然炎热的南风依然存在,但它带来的并非是诗人所期望的凉爽。这里“薰风”指的是热风,即使是来自南方,通常应当带来湿润和温暖的风,也变得令人烦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酷热之中对于清凉的向往,以及内心对于热与冷、动与静的微妙感受。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夹路黄茅与树齐,人行茅里似山鸡。
长松不与遮西日,却送清阴过隔溪。
五老峰前松荫庭,风光清美日华明。
独游略不逢一士,时有纹枰落子声。
老坡独往到庐山,白鹤观中俱昼眠。
只有棋声人不见,寂然流水古松间。
楼子燕脂色,灯前艳更鲜。
看花直到晓,今夕不成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