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

手握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

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台湾竹枝词中的一首,作者梁启超,属于清末近现代初的文学作品。它以日常砍柴的场景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感情变化的隐喻。

"手握柴刀入柴山"描绘了主人公持刀进入山林砍柴的情景,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柴心未断做柴攀"则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纠葛,如同柴枝尚未完全从树上脱离,寓意着情感尚未决绝。

后两句"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进一步深化主题,将男子的无情比作砍柴般轻易,而女子的心就像那被砍下的柴枝,离开树干后何时能回归原处,反映出女子对失去爱情的无奈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常生活小事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和情感变迁的深刻洞察,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46)

梁启超(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湾竹枝词

教郎早来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宽宽。

满拟待郎十年好,五年未满愁心肝。

形式:

纪事二十四首(其一)

人天去住两无期,啼鴃年芳每自疑。

多少壮怀偿未了,又添遗憾到蛾眉。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纪事二十四首(其二)

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

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相知总让卿。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纪事二十四首(其三)

目如流电口如河,睥睨时流振法螺。

不论才华论胆略,鬒眉队里已无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