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继盛所作,名为《闻筑外城(其二)》。在诗中,诗人以治病为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首句“病急须从标上治”,形象地描绘了面对急症时需要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的紧迫性。这里的“标”字,既可理解为病症的主要症状或表象,也可引申为问题的关键所在。诗人强调,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必须直击问题的核心,迅速采取行动。
次句“如何缓处用工夫”,则与前句形成对比,指出在处理非急症或较为复杂的问题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细致分析、逐步解决。这里“缓处”的“缓”字,不仅指时间上的缓慢,也暗含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耐心与细致之意。
接下来两句“庸医费尽箧中药,待得良医药有无”,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社会上的平庸之辈比作“庸医”,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箧中药”),但在面对真正棘手的问题时却束手无策,甚至延误了最佳的解决时机。而“良医”则象征着那些有能力、有智慧、能够准确诊断并有效解决问题的人。这两句诗讽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官员或统治者,尽管拥有权势和资源,但在治理国家、解决民生问题时却往往力不从心,甚至导致问题的恶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治病过程的隐喻,巧妙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以及对真正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的渴望。杨继盛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