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为悼念神宗皇帝所作的挽辞之一。通过“集英春又到,閒了万年觞”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春景与历史的长河相联系,表达了对逝去君主的怀念之情。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循环,而“閒了万年觞”则暗示了君主的离世,使得原本庆祝春日的仪式变得沉寂。
“晓鼓催攒殿,悲风助挽郎”描绘了丧礼的庄重与哀伤,晨钟暮鼓声中,人们聚集在宫殿前,悲风似乎也在为逝者哀悼,增添了肃穆的氛围。这不仅表现了对神宗皇帝的深切哀思,也体现了古代丧葬礼仪的庄重与哀痛。
“帝符归有道,仙仗去无方”两句,诗人以“帝符”和“仙仗”为喻,表达了对神宗皇帝治国理政成就的认可以及对其离去的无奈。这里的“有道”既指神宗皇帝的治国之道,也暗含了对他的道德品质的赞扬。“仙仗去无方”则寓言神宗皇帝已升仙,去向不明,表达了对君主离去的不舍与迷茫。
最后,“谁念频回首,诸生泪两行”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表达了对神宗皇帝离去后,众多臣子及百姓的思念与哀痛。频繁回首,泪水两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丧礼仪式、治国理念及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神宗皇帝的深切缅怀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君主去世的普遍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