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其二)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

形式: 词牌: 西施

翻译

自从与丈夫分别之后,一直是独自一人度过清净的夜晚。以前幸福的记忆,为何随便抛弃。纵然有丈夫的体香尚留在衣服上,就像郎留下的恩爱一样,奈何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些也不知不觉消失了。
怕你不相信离别后昔日的漂亮容颜已经改变,将憔悴的样子画下来寄给你。更希望凭借寄给你的书信,让你看到字里行间的悲思之情。要知愁肠愁多少,请看丁香树,渐渐结满了丁香结。

注释

回步:返回。
百花桥:元彻、柳实与仙女相会之处。
《续仙传》载:唐元和初,元彻、柳实赴浙右省亲,遭遇海风飘至孤岛,幸得南溟夫人相助,以百花桥送二人出岛。
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
清宵:清静的夜晚。
凤衾: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
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
何事:为何,何故。
等闲:随便。
馀香:残留的香气。
馀,同“余”,用“余”意义可能混淆时,用“馀”以区分,多见古文。
向:怎奈。
潜消:不知不觉地消逝。
霜绡:白绫。
亦指画在白色绫子上的真容。
唐玄宗《题梅妃画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锦字:即“锦书”。
《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后称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为锦书。
情憀:悲思之情。
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
丁香树: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
丁香花蕾称丁香结,古代诗词常用以喻愁思固结不解。
春梢:春末,暮春。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柳永所作的《西施(其二)》,以西施的口吻抒发情感。词中描绘了主人公自百花桥回后,独自度过清冷夜晚的情景。她怀念过去的温馨时光,曾经的凤衾鸳枕如今却被轻易抛弃,即使残留的香气,也在逐渐消逝,象征着与心上人的爱情不再如初。她担心对方不相信自己的容颜已改,憔悴的面容被比作霜绡上的痕迹。

为了传达内心的情感,她借助书信,字字倾诉内心的愁苦和思念。丁香树在春天里渐渐结满花蕾,这既是季节的变迁,也是她愁绪的象征,暗示着春光流逝,而她的愁苦却无尽。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深沉的哀怨和对爱情的执着。

收录诗词(218)

柳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字:景庄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 生卒年:约987年—约1053年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其三)

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

咏人物鲜明,土风细腻,曾美诗流。寻幽。

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簇汀洲。

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凝旒。

乃眷东南,思共理、命贤侯。

继梦得文章,乐天惠爱,布政优优。鳌头。

况虚位久,遇名都胜景阻淹留。

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巫山一段云(其三)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

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形式: 词牌: 巫山一段云

少年游(其五)

淡黄衫子郁金裙。长忆个人人。

文谈闲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

当初为倚深深宠,无个事、爱娇嗔。

想得别来,旧家模样,只是翠蛾颦。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巫山一段云(其五)

萧氏贤夫妇,茅家好弟兄。羽轮飙驾赴层城。

高会尽仙卿。一曲云谣为寿。倒尽金壶碧酒。

醺酣争撼白榆花。踏碎九光霞。

形式: 词牌: 巫山一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