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

长沙耆旧拜旌麾,喜见江潭积雪时。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

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长沙的老人们拜见旗帜,欣喜于江边湖畔积雪的时节。
柳絮在冬天的北方早已飘落,而梅花却一夜之间开放到南方的枝头。
刚刚打开窗户,寒冷的光芒洒满室内,想要遮挡的暮色却迟迟未退。
乡间的每个人都欢庆这时刻,万家人一同吟唱着郢中的歌谣。

注释

耆旧: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旌麾:旗帜,这里指官员或军队。
江潭:江边湖畔。
积雪:厚厚的积雪。
柳絮:柳树的种子,这里比喻雪花。
北地:北方地区。
一夜遍:迅速覆盖。
南枝:南方的树枝。
窗阁:窗户和楼阁。
寒光:寒冷的光线。
军城:军事要塞或城市。
暮色:傍晚的天色。
闾里:乡里,邻里。
相庆:互相庆祝。
郢中词:出自楚国郢都的歌曲,泛指优美的诗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雪纷飞的景象,充满了喜悦与祥和的氛围。开篇“长沙耆旧拜旌麾”即设定了一种隆重庆祝的场面,"喜见江潭积雪时"则展示了诗人对美好冬景的欣赏。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通过对比柳絮(即柳絮飘落的样子)和梅花的早晚,巧妙地表现了时间流逝与季节更迭的意境。"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则描绘了一幅人们在雪后初启窗户,享受冬日暖阳和缓缓降临的夜色之景。

最后两句“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表达了整个社区的人们因为这场雪而欢庆一片,其乐融融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郢中词"可能指的是流行在当时湖南地区的歌谣或民间曲调,反映了一种喜悦祥和的社会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自然美与人们心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节日气息和社区共庆的冬日画卷。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经漂母墓

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

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

渚蘋行客荐,山木杜鹃愁。

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

怜君洞庭上,白发向人垂。

积雨悲幽独,长江对别离。

牛羊归故道,猿鸟聚寒枝。

明发遥相望,云山不可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黄花裛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矶。

岐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