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祷十七韵次陈长公

旱魃虐以猖,商羊乃深避。

云汉夜昭回,遵彼槁条肄。

绝意豕涉波,必死蚌持翠。

蜥蜴山泽穷,猳豨屠贾致。

黄缁递呗诅,玄冥等聋瞆。

如闻柴望禋,感通有精义。

洪畴儆恒阳,繁露肃常馈。

商林沃乃深,秦天岂终醉。

坛今邻阊阖,阍亦撤幽閟。

雷吏绿章封,宁有不达字。

油然未崇朝,沛尔倏濡澻。

虎猫效蜡劳,丰隆詟群祟。

连臂解桔槔,极目醒枯悴。

歌帝悦穰穰,报典虔惴惴。

窭人无农忧,连夕美凉寐。

农穫譬中行,美寐狷其次。

籴贱胜作农,先生有酒食。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古代中国的一场旱灾及其后的祈雨仪式。诗人徐渭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旱灾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虔诚与希望。

首句“旱魃虐以猖”形象地描述了旱灾的肆虐,如同恶鬼般横行。接着,“商羊乃深避”则通过传说中的鸟儿躲避旱灾,进一步渲染了旱灾的严重性。诗人随后描绘了天空的回应——“云汉夜昭回”,夜晚的天空似乎在昭示着某种变化,预示着希望的降临。“遵彼槁条肄”则暗示了雨水将滋润干枯的枝条,带来生机。

接下来的几句诗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表现旱灾的残酷与祈雨的迫切。猪、蚌、蜥蜴、野猪等动物或涉水、或持翠、或穷困,都表现出对雨水的渴望。诗人以“黄缁递呗诅,玄冥等聋瞆”表达出人们对神灵的呼唤与无奈,仿佛是在向聋哑的神灵祈求。

“如闻柴望禋,感通有精义”表明了人们通过祭祀柴火来祈求雨水的降临,相信这种仪式能够感动上天。诗人接着描述了雨水终于降临时的景象:“洪畴儆恒阳,繁露肃常馈。”大雨倾盆,滋润了大地,带来了久违的清凉与生机。

“坛今邻阊阖,阍亦撤幽閟”描绘了祭坛与神庙的景象,暗示了神灵的庇护与恩赐。诗人以“雷吏绿章封,宁有不达字”表达了对神灵力量的信任,认为无论多么深奥的信息都能传达给神灵。

最后,“油然未崇朝,沛尔倏濡澻”形容了雨水迅速而充沛地降临,滋润了万物。虎猫、丰隆(雷神)等自然界的生物也因雨水的到来而表现出欢愉与敬畏。人们纷纷参与灌溉工作,解救了干涸的土地,恢复了生机。诗歌以“歌帝悦穰穰,报典虔惴惴”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陈长公饷日铸茶瓦窑港银鱼白下法炮巨鳖夜酌深谈次其韵

日铸标枪芽,月团捲旗避。

纤甲赭旧条,柔针绿新肄。

瓦窑五寸银,脊色偃微翠。

双裙谑可谈,九肋底能致。

伯云准食医,治以聪我瞆。

斟炮法内京,酌长非外义。

珍此五侯鲭,惭余十浆馈。

主既唱无归,客顾称未醉。

阶虫先秋吟,径竹上霄閟。

叔夜寂鸣琴,子云寥问字。

待扣匪洪钟,立涸是盈澻。

泗鼎旷沈沦,神奸恣精祟。

伍员终鸱夷,三闾竟憔悴。

白驹返谷空,黄鸟临穴惴。

千古究何穷,再烛不能寐。

曲礼问更端,梵诠编复次。

伯树既巳空,吾出吾箪食。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修拄杖首修发网胶漏磁壶及哥窑瓯某亦病只耳聋次前韵

猾器幸自残,黠繇巧规避。

辟诸鞅掌人,彼逸此独肄。

一竹楚啼赪,双磁越窑翠。

物非人易求,道远我难致。

无丞有重听,发复弥党瞆。

约发无纪纲,晨帐缺宋义。

握粟付騣工,宁减朝食馈。

讵意彼騣者,无往不辞醉。

犏缨高箱尘,马尾枯橐閟。

踉蹡攒八针,邀呼输四字。

浪言伏卵清,竟涤下流澻。

栉束起鬔松,嘲呼免魑祟。

竹返磁亦归,黥补色终悴。

注瓦智靡昏,捧玉神若惴。

甑破视何益,囊空卧安寐。

辱即宠为下,辟乃色最次。

屠门盛豕交,宁为爱而食。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旱甚久不应祷再追前韵

祝融党羲轮,玄冥引车避。

课穷燧人苏,徵及枣杏肄。

辙鲋槁厥赪,坛豭秃其翠。

走索华阳逋,沈瘦永难致。

竟辜烧尾恩,翻仇听角聩。

玩愒如不闻,旷瘝秉何义。

余斋废酒沽,朋祭阻肉馈。

方嗤泽畔醒,敢思河朔醉。

承风独有雌,纳月幸无閟。

哽哽向隅悲,咄咄作空字。

朝筵闻客云,宵锄盗邻澻。

云密不东郊,蝀孽复西祟。

昨孑凛今靡,旧殍理新悴。

渐少墦乞骄,而多褐大惴。

待尽歌有爰,无吪祈尚寐。

感此疾威旻,遣以竞病食。

形式: 古风

寄京中友人

寒风夜中起,游子朝作客。

河流一尺冰,屋瓦三寸雪。

人言今岁冷,连岁屡觉热。

何事古江南,翻为今塞北。

君把如与鞦,触手冷于铁。

此时山中人,覆絮败毛褐。

欲寄寄莫由,此意共谁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