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倪钊所作的《东城怀古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对东城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
首句“斗大东城劫屡史”,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东城历经沧桑、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暗示了这里曾是战争频发之地,留下了许多悲壮的历史痕迹。接下来,“漆园遗址尚纵横”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景观,通过描述漆园遗址的广阔与纵横,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三公不使碑留字,一吏能教地得名”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公,古代官职,此处泛指高官;一吏,则指普通官员。诗人认为,虽然高官们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但一个普通官员却能为后世所铭记,赋予土地以特定的名字,体现了个人虽小,也能对历史有所贡献的主题。
“道德五千宗老子,寓言十九出先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老子,即道家学派创始人,其五千言的《道德经》影响深远;“先生”则指庄子,他的寓言作品丰富,寓意深刻,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两句诗赞扬了两位先贤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巨大贡献。
最后,“蘧蘧蝶影今都化,秋水犹余不断声”两句,以蝴蝶化蝶的典故,象征着历史人物的逝去,而“秋水犹余不断声”则描绘了自然界的永恒,与前文的历史变迁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精神永存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东城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化的深厚情感,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