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断峤沧江上,相思恨阻寻。
高斋秋不掩,几夜月当吟。
落石有泉滴,盈庭无树阴。
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远的相思之情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站在沧江边上,面对着峭拔的山峰,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不易实现的恨意。这份情感如同高耸的斋阁一般,不受时节变化的影响,即便是秋夜也不肯关闭。
"几夜月当吟"一句,透露出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长时间地吟咏着诗句,或许是在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抒发。然而,周围环境的荒凉与简陋,通过"落石有泉滴,盈庭无树阴"这两句话得到了强调。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清贫。
最后两句"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和物欲的淡然态度。"茫茫"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而"名利内"则是说这些追求都不过是在心中的一种寄托。而"何以拂尘襟"一问,意味着诗人对于如何在纷扰尘世中保持自身清净状态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生活哲学。
不详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
狂歌离乐府,醉梦到瀛洲。
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
清溪莫沈钓,王者或畋游。
襄汉多清景,东游已不能。
蒹葭照流水,风雨扑孤灯。
献赋闻新雁,思山见去僧。
知君北来日,惆怅亦难胜。
斜日下孤城,长吟出点兵。
羽书和客卷,边思杂诗情。
朔雪定鸿翼,西风严角声。
吟馀多独坐,沙月对楼生。
听尽莺声出雍州,秦吴烟月十经秋。
龙门在地从人上,郎省连天须鹤游。
休恋一台惟妙绝,已经三字入精求。
当年甲乙皆华显,应念槐宫今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