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山居

断峤沧江上,相思恨阻寻。

高斋秋不掩,几夜月当吟。

落石有泉滴,盈庭无树阴。

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在遥远的江边断崖上,思念之情难以追寻。
高高的书斋即使秋意浓重,也挡不住我多少个夜晚对着月亮沉吟。
落石间泉水滴答作响,庭院中没有树木遮挡,显得空荡荡。
在这纷繁复杂的名利世界中,怎样才能拂去心中的尘埃呢?

注释

断峤:断崖峭壁。
沧江:形容江水深青色,给人苍茫之感。
高斋:高高的书斋,指作者的居所。
月当吟:对着月亮沉吟,表达诗人孤独和思考。
落石:掉落的石头。
盈庭:满院,庭院中充满。
名利内:名利场中。
拂尘襟:拂去心中的尘埃,比喻超脱世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远的相思之情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站在沧江边上,面对着峭拔的山峰,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不易实现的恨意。这份情感如同高耸的斋阁一般,不受时节变化的影响,即便是秋夜也不肯关闭。

"几夜月当吟"一句,透露出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长时间地吟咏着诗句,或许是在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抒发。然而,周围环境的荒凉与简陋,通过"落石有泉滴,盈庭无树阴"这两句话得到了强调。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清贫。

最后两句"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和物欲的淡然态度。"茫茫"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而"名利内"则是说这些追求都不过是在心中的一种寄托。而"何以拂尘襟"一问,意味着诗人对于如何在纷扰尘世中保持自身清净状态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209)

黄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 字:文江
  •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 生卒年:840~911

相关古诗词

寄少常卢同年

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

狂歌离乐府,醉梦到瀛洲。

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

清溪莫沈钓,王者或畋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汉上友人

襄汉多清景,东游已不能。

蒹葭照流水,风雨扑孤灯。

献赋闻新雁,思山见去僧。

知君北来日,惆怅亦难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寄边上从事

斜日下孤城,长吟出点兵。

羽书和客卷,边思杂诗情。

朔雪定鸿翼,西风严角声。

吟馀多独坐,沙月对楼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同年卢员外

听尽莺声出雍州,秦吴烟月十经秋。

龙门在地从人上,郎省连天须鹤游。

休恋一台惟妙绝,已经三字入精求。

当年甲乙皆华显,应念槐宫今雪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