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宿古寺的静谧与深思。首联“残阳投古寺,乘月访高僧”以夕阳与月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独自探访高僧,寻求心灵的慰藉与智慧的启迪。颔联“佛土风尘净,禅心池水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清静之感,佛土象征着纯净的世界,禅心则代表了内心的清明,池水的清澈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澄明。
颈联“玄关欣妙悟,白首绊浮名”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玄关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通往智慧或真理的门户,诗人欣喜于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深刻领悟。同时,诗人也反思了自己一生追逐的名利,意识到它们在精神的追求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尾联“半榻三生幸,千缘一芥轻”总结了诗人的心境,他感到即使是在短暂的一生中能有机会体验佛法的教诲,也是一种幸运。千百种因缘在诗人看来都不及对佛法的体悟重要,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物质世界的淡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