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私意苟未克,放心何由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黄铢对于个人内心欲望与道德修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私意苟未克",意指个人的私欲若未能得到妥善克制,暗示了人性中潜在的贪婪或放纵。"放心何由驯",则是对心灵自由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让自己的心性回归正道、变得驯服的疑问。
整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应该在道德约束和个人欲望之间找到平衡,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这种内省和警醒的态度,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于个体品德提升的重视。
不详
徙居崇安。其母为孙道绚,少师事刘子翚,与朱熹为同门友。以科举失意,遂隐居不仕。理宗庆元五年卒,年六十九。著有《谷城集》五卷。事见《晦庵集》卷七六《黄子厚诗序》、卷八七《祭黄子厚文》,《宋元学案》卷四三有传
耕馀龙跃云津去。
瑶林中有翳桑儿,鼎贵生涯不救饥。
愿缩天人散花手,放渠奔走趁晨炊。
说道羞明却不羞,日光玉洁共飞浮。
天人胸次明如洗,肯似人间只暗投。
相公能辞一品官,不能辞他九转丹。
相公能却万钟粟,不能却他长生箓。
潭潭之居移气体,新年七十儿童似。
朝明见客步如飞,窗下时时看细字。
高车得似垂车荣,巍冠何如挂冠清。
深衣独乐真天人,谁其友之聃与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