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两宫温诏,倚为道济长城,溯东莅蓬瀛,西逾葱岭,南临梁苑,北历蒙旗,立功极万里而遥,问衮衮诸公,并世勋名能有几;
十载军书,独招郗超入幕,计八登荐疏,再解重围,三记御屏,一权阃寄,挈我于九天之上,叹茫茫四海,此生知己更何人。
此挽联以豪迈之气概,颂扬了马玉昆的卓越功绩与非凡才略。开篇“两宫温诏,倚为道济长城”以“两宫温诏”象征朝廷的重视与信任,将马玉昆比作“道济长城”,赞誉其在边疆的稳固作用,犹如古代的长城一般,抵御外敌,保家卫国。
接着,“溯东莅蓬瀛,西逾葱岭,南临梁苑,北历蒙旗”描绘了马玉昆的行迹遍布四方,从东方的蓬瀛到西方的葱岭,从南方的梁苑到北方的蒙旗,展现了他广袤的军事活动范围和深远的影响。
“立功极万里而遥”进一步强调了马玉昆的功绩之大,不仅限于一隅,而是遍及万里江山,其功勋卓著,难以估量。
“十载军书,独招郗超入幕”则赞扬了马玉昆在军中的独特地位和领导才能,如同三国时期的郗超一样,被单独邀请进入幕府,显示了他在军事决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计八登荐疏,再解重围,三记御屏,一权阃寄”详细列举了马玉昆的多次功绩,包括八次上奏推荐、两次解救危局、三次被记载于御屏以及一次获得朝廷的信任和委任,这些都体现了他的忠诚、智慧和勇猛。
最后,“挈我于九天之上,叹茫茫四海,此生知己更何人”表达了对马玉昆的敬仰之情,认为在他的领导下,仿佛能够达到九天之上的境界,而在广阔的四海之中,能找到如此知己更是难能可贵。
整联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高度赞扬了马玉昆的军事才能、忠诚勇敢以及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其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的深深敬佩。
不详
勋齿并隆,四海官绅同仰慕;
形骸顿逝,中西士庶共伤情。
荐贤及下走,忆寇犯龙城,追随边塞,弹指已历七年,策马赴东征,犹秉成谟平小丑;
并世论元戎,溯威宣虎节,铄震华夷,伤心自有千古,骑鲸忽西去,代呈遗疏抱馀哀。
君真绍墨氏遗传,讵死守杨子为我作家法;
吾实羞樊哙与伍,乃有以叶公好龙媲先生。
富贵寿考集一身,衍鸿范九畴篇,倏无端玉薤歌来,满地霜华惊大觉;
文苑循良堪合传,听鹿鸣重赋罢,竟不待琼林春暖,百年云衲反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