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昭君怨·倾卮》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夜思乡的画面。
“一夜朔风何险”,开篇即以凛冽的北风渲染出寒冷的氛围,暗示主人公身处异乡,孤独与寒冷交织。接着,“白了青山千点”一句,以雪覆盖山头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凄冷与荒凉,同时也隐喻着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迷茫。
“江上望归舟,水飞流”,江面波光粼粼,归舟在远方缓缓驶来,却只能遥望,无法触及。水面上的波纹仿佛是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主人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水飞流”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
“新采黄獐初熟,一瓮寒醪碧绿”,这一句转而描写主人公在寒冷中寻找温暖与慰藉的过程。新鲜捕获的黄獐肉,代表着生活的希望与满足;而“寒醪碧绿”的酒,则是抵御严寒、寄托情感的佳品。这两样事物的选取,既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又蕴含了诗人对于温暖与慰藉的渴望。
“此际不倾卮,待何时”,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这一刻难以抑制的情感,他想要举杯畅饮,借酒浇愁,但又犹豫不决,似乎在思考着何时才能真正放下心中的忧愁,回归到温暖的家庭之中。这种内心的挣扎与期盼,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异乡面对孤独与思念时的复杂心情。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在异乡生活的无奈与苦楚,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