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为人盗去(其一)

磨嫌居士谋生拙,碑恨诗人下道看。

好在隔花临水处,为谁信辔逐金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自然环境的美丽。首句“磨嫌居士谋生拙”,以“磨嫌”二字开篇,巧妙地将“磨”字与“嫌”字结合,暗示了主人公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或无奈,同时也暗含了对某种生活方式或职业的不适应或不满足。这里的“居士”可能指的是一个隐士或修行者,通过“谋生拙”表达了其在生活中的困境或挑战。

接下来的“碑恨诗人下道看”,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在这里使用了“碑”和“恨”两个词,既可能是指对某座墓碑的感慨,也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些行为或现象的不满。特别是“恨”字,强烈地表达了情感的深度,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遗憾或愤怒。同时,“诗人下道看”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社会上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对特定事件或人物的不同态度。

后两句“好在隔花临水处,为谁信辔逐金鞍”,则转向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向往。这里运用了“隔花临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仿佛是远离尘嚣的避世之所。同时,“为谁信辔逐金鞍”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由与追求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束缚的反思。这句话似乎在说,即便是在这样的美景之中,人们仍然难以摆脱世俗的牵绊,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探讨了人在自然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自由与美好的不懈追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普遍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驴为人盗去(其二)

长街愁杀郑昌图,便是徒行鲁大夫。

纵复东家借还许,不知泥滑敢骑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渊明归来图

一旦仓惶马后牛,衣冠从此折腰羞。

先生不是归来早,束带人前几督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席上戏李巽之

薰风原上麦连云,箫鼓家家乐社神。

半醉尊前喧语笑,老夫愁独泪沾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和史邦直桥上韵

规模杜预见成功,横截长流跨彩虹。

亭长莫邀来往客,须防中有夺牛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