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初度时在昌平

居然濩落念无成,隙驷流萍度此生。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常随黄鹄翔山影,惯听青骢别塞声。

举目陵京犹旧国,可能钟鼎一扬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在五十岁生日时所作,表达了他的人生感慨和志向。首句"居然濩落念无成",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并未因此放弃追求。"隙驷流萍"比喻时光如飞逝的马驹和流水中的浮萍,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诗人告诉自己不必为时光流逝而忧虑,即使步入老年,也期待着未来的改变,如同期盼黄河水澄清一样,寓意着对未来的希望。

"常随黄鹄翔山影,惯听青骢别塞声",诗人以黄鹄翱翔山间和青骢马的嘶鸣象征自由与远方,表达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举目陵京犹旧国,可能钟鼎一扬名",诗人抬头看向故乡的方向,心中怀揣着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愿望,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历史的钟鼎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体现了其坚韧的志向和不甘平凡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展现了顾炎武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坚韧与抱负。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王官谷

士有负盛名,卒以亏大节。

咎在见事迟,不能自引决。

所以贵知几,介石称贞洁。

唐至昭宗时,干戈满天阙。

贤人虽发愤,无计匡杌隉。

邈矣司空君,保身类明哲。

坠笏雒阳墀,归来卧积雪。

视彼六臣流,耻与冠裳列。

遗像在山厓,清风动岩穴。

堂茆一亩深,壁树千寻绝。

不复见斯人,有怀徒郁切。

形式: 古风

华山

四序乘金气,三峰压大河。

巨灵雄赑屃,白帝俨巍峨。

地劣窥天井,云深拜斗阿。

夕岚开翠巘,初月上青柯。

欲摘星辰堕,还虞虎豹诃。

正冠朝殿阖,持杖叱羲和。

势扼双崤壮,功从驷伐多。

未归桃塞马,终负鲁阳戈。

山鬼知秦帝,蛮王属赵佗。

出关收楚魏,浮水下江沱。

老尚思三辅,愁仍续《九歌》。

唯应王景略,岁晚一来过。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

廓落悲王子,栖迟爱友朋。

荒郊纡策马,猎径傍韝鹰。

土室人稀到,衡门客少应。

倾壶频进酒,散帙每挑灯。

叹昔当忧患,先人独战兢。

薄田遗豆麧,童阜剩薪蒸。

疾病嗟年老,虔恭尚夙兴。

芋魁收蜀郡,瓜种送东陵。

世业为奴有,空名任盗憎。

幸馀忠厚福,犹见子孙承。

渭水徂年赤,岐山一夜崩。

低头从灶养,脱迹溷林僧。

毒计哀坑赵,淫刑虐用鄫。

忠魂依井植,碧血到泉凝。

困鬣时防罟,惊禽早避矰。

屡扪追驷舌,莫运击蛇肱。

谬忝师资敬,多将气谊凭。

深情占复始,积德望高升。

子建工诗早,河间好学称。

堂垣逾旧大,国邑与前增。

九鼎知犹重,三光信有徵。

沈埋随剑玺,变化待鲲鹏。

树落龙池雪,风悬雁塔冰。

更期他日会,拄杖许同登。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龙门

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

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崙。

入庙焄蒿接,临流想像存。

无人书壁问,倚马日将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