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逢春十三首(其八)

年老逢春春莫悭,春悭不当世艰难。

四时只有三春好,一岁都无十日闲。

酒盏不烦人诉免,花枝须念雨摧残。

却愁千片飘零后,多少金能买此欢。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年老逢春十三首》中的第八首,主题围绕着老年人在春天的感受和感慨。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光的珍视以及对生活艰辛的体悟。

首句“年老逢春春莫悭”,直接点出诗人的年龄和季节,强调即使年事已高,春天的到来仍值得珍惜,不可吝啬。次句“春悭不当世艰难”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暗示春天的到来对于他来说更显得珍贵。

接下来两句“四时只有三春好,一岁都无十日闲”,诗人强调春天的美好,认为一年之中唯有春天最为宜人,而忙碌的生活使得闲暇时光尤为难得。这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忙碌生活的无奈。

“酒盏不烦人诉免,花枝须念雨摧残”中,诗人借酒抒怀,说无需向他人倾诉生活的苦涩,同时提醒自己要怜惜花朵,因为风雨可能随时摧残它们。这里寓言了人生的不易和对美好事物的呵护。

最后两句“却愁千片飘零后,多少金能买此欢”,诗人担忧春天的花朵一旦凋零,纵然有再多金钱也无法再买到这样的欢乐。这句诗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深深惋惜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年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思考。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七)

年老逢春春莫厌,春工慎勿致猜嫌。

红芳若得眼前过,白发任从头上添。

雨后艳花零泪颗,风馀新月露眉尖。

轻醇酒面斟来凸,举盏长忧不易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六)

年老逢春春意多,波光谁染柳谁搓。

池亭正好爱不彻,草木向荣情奈何。

便把樽罍通意思,须防风雨害清和。

千红万翠中间里,似我闲人更有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五)

年老逢春始识春,春妍都恐属闲身。

能知青帝功夫大,肯逐后生撩乱频。

酒趁嫩醅尝格韵,花承晓露看精神。

大凡尤物难分付,造化从来不负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四)

年老逢春莫厌春,住家况复在天津。

既将水竹为生计,须与风花作主人。

故宅废功除瓦砾,新畦加意种兰薰。

未知去此闲田地,何地更能容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