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冬景八阕(其三)

天际雁,嘹唳唤人愁。

几阵字排秦塞晚,一声笛落楚江秋。枫叶在吴州。

湘浦别,寄恨托银钩。

思妇高楼曾入梦,征夫沙碛漫回头。明月影悠悠。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鉴赏

这首《忆江南·冬景八阕(其三)》由明代诗人沈宜修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沉的冬日景象。

“天际雁,嘹唳唤人愁。” 开篇以雁鸣起笔,雁群在天边高飞,其叫声悠长而哀怨,触动人心。雁声唤起了人的愁绪,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念交织的氛围。

“几阵字排秦塞晚,一声笛落楚江秋。” 接着,诗人通过“字”和“笛”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秦塞晚上的几阵雁字,与楚江秋天的一声笛声相互映衬,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流转。

“枫叶在吴州。” 枫叶是秋季的象征,诗人将之置于吴州这一地理背景中,不仅描绘了枫叶的红艳,也暗含了对远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湘浦别,寄恨托银钩。” “湘浦”指湘江之滨,此处借以表达离别之情。诗人将思念之情寄托于“银钩”,即钓鱼的钩子,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思妇高楼曾入梦,征夫沙碛漫回头。” 这两句通过“思妇”与“征夫”的视角,展现了两人因距离而产生的相思之苦。思妇在高楼之上,梦见了远方的征夫;而征夫在沙漠之中,只能回望故乡的方向。这种时空的错位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哀愁与无奈。

“明月影悠悠。” 最后一句以明月为背景,月光洒在大地上,形成一片悠悠的光影。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寄托。在月光的照耀下,所有的忧愁似乎都变得柔和而遥远,给人以一丝安慰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冬日景色中的孤独、思念与对远方的向往,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主题。

收录诗词(198)

沈宜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字:宛君
  • 籍贯:苏州府吴江
  • 生卒年:1590—1635

相关古诗词

忆江南.冬景八阕(其四)

冬暮雨,幽响滴空阶。

细细犹疑随叶下,丝丝时趁泻珠来。清泪湿乾苔。

芭蕉畔,零落旧萧斋。

香断漏残添寂寞,窗寒影弄助离怀。门掩独徘徊。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冬景八阕(其五)

风陡峭,透户更穿屏。

碎片时敲檐畔铁,凄声常作竹间筝。摇影乱花棚。

闲伫立,小院佩飘珩。

叶尽梧桐空有意,丝残杨柳最无情。吹雁落江汀。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冬景八阕(其六)

花落尽,栏外晓烟空。

拾翠芳洲人寂寂,题红深院月胧胧。娇鸟静帘栊。

沉香倚,倾国想芳容。

百卉庭前凋玉露,一枝陇上报春风。折向胆瓶中。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冬景八阕(其七)

帘外雪,飞舞下梁园。

梦入梨花妆镜粉,吹寒梅蕊夜香魂。姑射佩环纷。

遥望处,明月碎荒村。

拂草还教蒿径寂,点池不妒荇波分。潇洒玉氛氲。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