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平山

介节清风最起予,此心虽迩迹常疏。

青春莲府衔杯罢,明月茆斋入梦初。

七国奇才多在客,六朝名士总能书。

何因报我瑶华句,一纸寒山慰索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寄周平山》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介节清风最起予,此心虽迩迹常疏。”以“介节”形容朋友的高洁品行,清风象征友情的纯净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人格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此心虽迩迹常疏”则透露出诗人虽然与朋友心心相印,但实际生活中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常相聚的遗憾。

颔联“青春莲府衔杯罢,明月茆斋入梦初。”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景——在青春洋溢的莲花府中举杯畅饮,随后在明月照耀下的茅草屋中进入梦乡,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友情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颈联“七国奇才多在客,六朝名士总能书。”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将友情上升到历史的高度,赞美了朋友的才华横溢,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精神境界的向往。这不仅是对朋友才能的肯定,也是对深厚友情的进一步深化。

尾联“何因报我瑶华句,一纸寒山慰索居。”则是诗人对未能及时回赠朋友诗句的歉意表达,同时也希望友人能通过一封简短的信件来安慰自己孤独的生活。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让人感受到友情中的温暖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蕴含着对友情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寄叶许山

荔枝曾自小园分,荔子红时倍忆君。

短发细梳凉夜月,虚窗高掩后山云。

狂书往事追狐史,梦寄闲身到鹤群。

十载别来今大耋,鳄湖觞酌更须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叶犹龙

门功先世在安边,少执金吾汉帝前。

宝带尚存天府赐,箧书犹是异人传。

闲中岁月耽山水,乱后文章托管弦。

长记黄塘好风景,近来添得几湖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梁颙若池中莲开一花红白各半索赋三首(其一)

半红半白两相加,开向城西处士家。

何处更寻连理树,一枝全胜并头花。

朗如弦月犹衔魄,清比江云欲变霞。

知道先生真诀得,石床相伴养丹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梁颙若池中莲开一花红白各半索赋三首(其二)

金行为白火为红,大冶元多锻炼功。

朱粉并施邻女美,色香齐现法轮空。

高怀濯濯居人外,巧笑盈盈立水中。

记得六朝王俭府,一江南北互相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