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池

山公昔在郡,日醉高阳池。

归时誇酩酊,更问并州儿。

我亦爱池上,眼明见清漪。

二年始再往,一杯未尝持。

念岂公事众,又非筋力衰。

局束避世网,低回绁尘羁。

独惭旷达意,窃禄诚已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山公当年在郡守任上,每日沉醉于高阳池的美酒。
归来时还夸耀自己醉得彻底,又询问并州的年轻人是否能比得过。
我也喜爱那池塘,清澈的水面让我眼睛明亮。
两年后我才再次前往,却从未举杯畅饮。
并非公务繁重或体力衰退,
而是受限于世俗的束缚,被尘世的牵绊所困扰。
独自感到愧对旷达的心志,领取俸禄实属卑微。

注释

山公:指山涛,晋代名士。
郡:古代行政区划。
誇酩酊:夸耀自己喝得很醉。
并州儿:并州的年轻人, 比喻其他地方的人。
池上:池塘边。
清漪:清澈的水波。
再往:再次前往。
一杯未尝持:从未举杯。
公事众:公务繁忙。
筋力衰:体力衰退。
局束:束缚。
世网:世俗的网。
绁尘羁:被尘世牵绊。
旷达意:旷达的心志。
窃禄:窃取官职的俸禄。
卑:卑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高阳池》。诗人以山公为典故,描绘了山公过去在郡守任上,每日沉醉于高阳池的豪饮生活。他归来时还夸耀自己的酒量,甚至询问并州的年轻人。曾巩自述他也喜欢池上的宁静,但两年才再去一次,且从未像山公那样畅饮。他反思并非公务繁忙或体力衰退,而是因为拘泥于世俗的束缚,被尘世的琐事牵绊。诗人感到惭愧,因为他觉得自己享受官职而未能保持山公般的旷达,感叹自己领取俸禄的行为已经显得卑微。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省,表达了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与现实责任之间的矛盾。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

一川风月高邮夜,玉麈清谈画鹢舟。

未把迂疏笑山简,更须同上习池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高松

高松高干云,众木安可到?

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

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

风雨天地动,一叶不欹倒。

岂同涧中萍,上下逐流潦。

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

凤凰引众禽,此木阴可焘。

君求百常柱,星日此可造。

般匠世有无,方钟野人好。

形式: 古风

宿尊胜院

朝寒陟山砠,宵雨集僧堂。

蔽衣盖苦短,客卧梦不长。

鸣风木间起,枯槁吹欲僵。

向来雪云端,叶下百仞隍。

起攀苍崖望,正受万虑戕。

岁运忽当尔,我颜安得芳。

传闻羡门仙,飞身憩苍苍。

谁能乞其灵,相与超八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寄子进弟

忆子去家日,南风始吹衣。

今来日未几,蝇蚊已群飞。

思子兼昼夜,何啻如渴饥。

喜闻远客至,手自排荆扉。

客送书一纸,翰墨子所挥。

上言山居恶,梦寐接庭闱。

次言服畎亩,禾黍膴已肥。

其馀业文字,颇测幽与微。

题诗在纸尾,语老意不非。

我喜何所似,大似客得归。

我与子事亲,未饱藿与薇。

常苦去左右,辛勤治鞍鞿。

子行何时反,我眼日已睎。

应须毕秋刈,相见慰依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