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其五)

此事端求信地初,此中无剩亦无馀。

云门座下新拈法,老子生来误读书。

家计只随筇节办,世缘都傍梵钟疏。

从今莫问庐山面,身在山中已是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的《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中的第五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以及自然界的独特见解。

首句“此事端求信地初,此中无剩亦无馀。”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认为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不应有任何多余的杂念或多余的追求,应保持纯粹与专注。

接着,“云门座下新拈法,老子生来误读书。”这里借用了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故事,暗示自己在修行之路上的领悟,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学术教育的反思,认为自己可能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偏差,未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家计只随筇节办,世缘都傍梵钟疏。”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筇节,即竹杖,象征着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状态;梵钟,佛教寺院中使用的钟,此处比喻诗人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从今莫问庐山面,身在山中已是庐。”这句话充满了禅意,意思是说,从今以后不必再去寻找或追求什么,因为真正的自我和真理就存在于当下,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其独特的修行理念和生活哲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11)

刘宗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其六)

潇潇琼玉数千竿,寄隐西窗半榻寒。

捞月渐看水底彻,望梅徒惜齿根酸。

谁能定脚当严夜,自笑空门度宰官。

一点摩尼最端的,犹烦喻烛转加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其七)

雨色霏微碧润苔,溪桥清兴坐悠哉。

野人何事掩关去,山鸟不啼排案来。

满地风光还自认,当门荆棘为谁栽。

莫教衣絮行多碍,打破虚空證一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其八)

我来几度叩禅扉,击竹拈花老衲衣。

执著两边都是病,悟馀一法竟何归。

略圈圆相形容似,才点些儿面目肥。

不信道州先说破,劳劳此地觅皈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广孝别室得凫字

泽畔行吟起宿凫,旅情嘹唳带僧孤。

不辞累月留方丈,那惜浮生过辘轳。

小径暗荒筠作杖,新巢先落燕将雏。

繁华莫问前朝事,止许西来度一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