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泥佛不度水,神光照天地。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金佛不度炉,人来访紫胡。
牌中数个字,清风何处无。
木佛不度火,常思破灶堕。
杖子忽击著,方知辜负我。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重显的作品,以"泥佛、金佛、木佛"为象征,表达了对世间虚伪和执着的批判,以及对真实自性的追求。诗人通过描述佛像无法超越物质障碍(泥、金、火),暗示人们不应被外在形式和权位所迷惑,而应追求内在的真理和纯净。
"泥佛不度水,神光照天地",形象地说明了即使佛像不能渡过世俗的困境,佛的精神却能普照世间,揭示出佛法超越物质界限的智慧。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借禅宗弟子在雪中静坐修行的故事,批评世人易受外在环境影响,伪装成修行者,实则内心虚伪。
"金佛不度炉,人来访紫胡",进一步强调佛的无所不在,但人们却热衷于寻找外在的信仰对象,忽视了内心的觉醒。
"牌中数个字,清风何处无",暗示佛法深藏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只要心存清净,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木佛不度火,常思破灶堕",以木佛无法抵挡火焰的消解,寓意一切事物终将归于无常,提醒人们要放下执着。
"杖子忽击著,方知辜负我",最后以杖子敲击木佛,揭示出只有当人们真正触及内心,才能明白自己曾对佛法的误解和辜负。
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
不详
盲聋音哑,杳绝机宜。天上天下,堪笑堪悲。
离朱不辨正色,师旷岂识玄丝。
争如独坐虚窗下,叶落花开自有时。
头兮第一,第二卧龙。不鉴止水,无处有月。
波澄有处,无风浪起。
棱禅客,棱禅客,三月禹门遭点额。
超谭禅客问偏多,缝罅披离见也么。
糊饼?来犹不住,至今天下有淆讹。
列圣丛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
会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