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渡洛水见流澌尽解春意感人马上偶成戏咏二首(其一)

春色东来不待招,烟光已过洛阳桥。

如何解尽人间冻,鬓畔霜华转不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翻译

春天的气息无需召唤就自行到来,烟雾般的阳光已经照过了洛阳桥。
怎样才能驱散人们身上的寒冷,鬓边的白发却无法停止增长。

注释

春色:春天的景色。
东来:从东方而来。
不待招:无需召唤。
烟光:朦胧的光线。
洛阳桥:古代地名,这里泛指桥梁。
如何:怎样。
人间:人世间。
冻:寒冷。
鬓畔:鬓角边。
霜华:白发。
转:继续。
不消:不停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春色来临之迅速和生机勃发的景象。"春色东来不待招"表明春天到来的速度快如风,似乎并不需要人为招摇。"烟光已过洛阳桥"则是描绘春日暖阳之下,薄雾散去,洛阳城桥上已呈现出迷人的春意。

"如何解尽人间冻"一句,是诗人对冬日严寒的感慨和对春天来临的渴望。这里的“冻”指的是冰冻,象征着冬季的严寒和万物的静寂。而"鬓畔霜华转不消"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即便春意盎然,但头发边缘的霜花——即白发周围的霜雪——依旧未褪去的情形。这既是对自然界中春夏更替之美景的细腻描绘,也隐喻着岁月流转,人生易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宋代词风之细腻与含蓄。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感(其二)

枉尺由来贱直寻,巧机愁杀汉川阴。

莫将三四为朝暮,虚搅群狙喜怒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杂感(其一)

从古忠贤困佞邪,区区尘册费长嗟。

谗人肉味知何似,豺虎刚嫌污齿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次韵和丁右丞因赠致政张少卿二首(其二)

芝朮新园御陌东,飘然云鹤此相从。

贵交亦有功成约,林下他年或见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次韵和丁右丞因赠致政张少卿二首(其一)

几年辞宠解华绅,佛忍庄恬共啬神。

岁晏始知松柏茂,凌云高节不关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