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园林中的胜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的和谐交融。首先,“园中差胜处,碧巘俯清浔”两句,以“差胜处”点出此地虽非最高峰,却也别有一番风味,碧绿的山巘低垂于清澈的水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接着,“倒景峰如削,开帘翠欲侵”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峭拔与翠色的浓郁,仿佛山峰的影子被倒映在水面上,如同被切割一般锐利,而打开的窗帘则让翠绿色的山色似乎要渗透进来,生动地表现了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感受。
“畹兰参密契,径竹答清音”两句则转向对植物的描写,畹兰与径竹相互映衬,密密交织,不仅增添了园中的生机,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兰花的幽香与竹叶的轻响,共同构成了清新的自然乐章,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最后,“对此良为适,尘劳非所任”表达了诗人在此美景面前的内心感受。面对如此清幽雅致的环境,尘世的烦恼与劳碌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慰藉。整首诗通过对园中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