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清明谒陵往还之作

一路看花过梵宫,从人皆插数枝红。

惹添归思缘春草,消尽馀酣爱晚风。

啼鸟唤人耕垄上,好山随我入城中。

候门童稚欢相语,留得榆餈待献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明时节前往陵墓祭拜后返回途中的所见所感。开篇“一路看花过梵宫”,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美景,梵宫与鲜花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接着,“从人皆插数枝红”描述了人们在祭扫时佩戴红花的情景,既体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也增添了节日的色彩。

“惹添归思缘春草,消尽馀酣爱晚风”两句,诗人借春草和晚风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归家的渴望。春草的生长和晚风的轻拂,都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得归家的念头更加迫切。

“啼鸟唤人耕垄上,好山随我入城中”则通过鸟鸣和山色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生机与变换,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鸟儿的啼叫仿佛在呼唤着农人的劳作,而远处的好山随着诗人步入城市,象征着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存。

最后,“候门童稚欢相语,留得榆餈待献翁”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孩子们在门前欢声笑语,准备着榆餈(一种传统食品)来迎接老人。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厚情感和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清明时节的旅程中对自然、家乡、亲情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赞美。

收录诗词(48)

杨守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到钱塘

繁华自古说钱塘,罨画楼台锦绣坊。

过客尽谙吴俗语,闺人犹学宋宫妆。

雨连江海波涛壮,春入湖山草木香。

于此正堪穷胜赏,笙歌随处醉壶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躬耕

桑树阴阴布谷啼,绿萍新水涨芳畦。

大卿桥畔云千顷,孝子坟前雨一犁。

春草竹筐频饮犊,午烟茅屋远鸣鸡。

卧龙别却南阳后,禾黍年年属老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客居书事

雨馀流潦漫横塘,庭树垂萝覆短墙。

新辟荒畦云半湿,旧开花窖土犹香。

酒酣与客听黄鸟,书罢呼童树绿杨。

一径苍苔眠白鹿,谁知城市有山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平坡寺

梵王宫殿倚青冥,野色山光满户庭。

樵采松花来供佛,僧披槲叶坐谈经。

綵云不雨东西亩,金谷空蟠大小青。

酒罢吟鞍入城去,数声钟磬远泠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