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闻猿

扁舟登楚峡,孤棹下巫云。

正值三声断,仍教五夜闻。

凄凄流洞壑,杳杳透烟氛。

滟滪秋归尽,阳台曙欲分。

何人悲失计,几度恨离群。

听后盈巾泪,家山接海濆。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鉴赏

这首《三峡闻猿》由唐代诗人王棨所作,描绘了在三峡地区听到猿啼时的景象与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与人的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

首句“扁舟登楚峡,孤棹下巫云”描绘了一幅行舟于山水之间的画面,扁舟独行于楚地的峡谷之中,孤棹划破巫山的云雾,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壮美的氛围。接着,“正值三声断,仍教五夜闻”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声音的穿透力,猿啼之声在寂静的夜晚回荡,仿佛连绵不绝,穿越了三声之后,依然能清晰听见,表现了声音的深远和持久。

“凄凄流洞壑,杳杳透烟氛”两句,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猿啼的声音比作在深邃的山谷中流淌的溪水,穿过缭绕的烟雾,既形象又富有诗意,突出了声音的清越与穿透力。接下来,“滟滪秋归尽,阳台曙欲分”则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景象的变化巧妙结合,秋去冬来,日出东方,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

“何人悲失计,几度恨离群”两句转而抒发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表达了对失去机会、远离同伴的遗憾与哀伤,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中错过与分离的深刻反思。最后,“听后盈巾泪,家山接海濆”则以听闻猿啼后的泪水,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远方大海边家乡的向往,深化了主题,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三峡地区独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21)

王棨(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寒梧凤栖

本向高冈植,宁将众木齐。

虽随杨柳落,长待凤凰栖。

井上枝微亚,窗前影乍低。

九苞和月立,六律带霜飞。

秦女含吹管,周王罢剪圭。

既同丹穴树,那肯宿群鸡。

形式: 排律

赠王郎中棨

蓬瀛上客颜如玉,手探月窟如夜烛。

笑顾姮娥玉兔言,谓折一枝情未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沃]韵

题包山

一片烟村胜画图,四边波浪送清虚。

此中人若无租税,直是蓬瀛也不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寻鸟窠迹

为访名僧迹,言寻小曲阿。

松林春日静,石径晚云多。

道法传驯鹊,禅机显化螺。

空潭山色印,谁与证谁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