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壮所作的《答欧子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
首句“多年散木成劳薪”,以“散木”比喻自己多年默默无闻,最终成为无用之物,暗含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自嘲。接着“每羡文园卧病身”,借汉代司马相如(文园令)患病在家的典故,表达自己虽非病体,却有相似的不得志之感。
“龙泉太阿知我者”,引用宝剑的典故,表示渴望有识之士能理解自己的心声和才华。“历落钦崎可笑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人心难测的感慨,自嘲于世间的孤独与不被理解。
“宗国亦忧漆室女,高天乃吊湘累臣”,通过引用古代典故,分别指代国家对贤才的忧虑与天公对不幸者的哀怜,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
最后,“无端重下苍生涕,不愿君王问鬼神”,诗人感叹自己无辜遭受苦难,不愿君王询问,暗示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