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其四)初夏阴晴无定,垂垂丝雨,帘幕生寒。薄晚坐鲽舫中,芍药始开,不胜娇媠,倚此慰之

送春归。乍寒还暖,凄凄已入黄梅。

看小草新书团扇,单衣犹怯轻?,雨晴并佳。

髹盆芍药初开。春后才纡金带,花中独领黄扉。

又却是、东风猛吹帘竹,玉垆烟冷,脸波红润,定知妃子频添酒晕,香山长有诗来。

且徘徊。留看月中玉杯。

形式:

鉴赏

这两首词都是描绘春天即将离去,夏日初临时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情感寄托。

第一首《送春归》以“乍寒还暖”起笔,形象地展现了春末时节天气的多变,黄梅季节的凄凉。接着通过“小草新书团扇”和“单衣犹怯轻寒”,描绘出人们感受到的春日余温与初夏微凉交织的氛围。词人欣赏着雨后的晴空和盛开的芍药,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东风吹过,带来冷意,但诗人想象杨贵妃饮酒添红晕的情景,表达了对美艳与诗意的向往。

第二首《八六子》则更侧重于初夏阴晴不定的气候,垂丝细雨和帘幕带来的寒意。傍晚时分,词人在船中观赏盛开的芍药,感到它们娇媚动人,借此寻求心灵的慰藉。词人借杨贵妃的典故,表达对美艳女子和诗歌创作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两首词都运用了细腻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词人对春去夏来的独特感受和对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其一)淇泉姬人归自吴中,君适有北山之役,赋此调之

茱萸绣幰,载青腰玉女,重返鹣巢最深处。

正薰炉烟润,一晌偎人,罗袖底、还带江南杏雨。

一年银浦隔,桃叶迎归,重咏白团扇中句。

无赖是星轺,北望金城,偏杨柳、青青如许。

但乞取、珂骖早归来,莫忘了云屏,翠眉长聚。

形式:

洞仙歌(其二)用前韵寄淇泉

银州北指,是当年织女,示现仙軿彩云处。

愿萧郎贵寿,长好长圆,花月底、换了颦烟泪雨。

玉阶携手话,红药将离,莫咏南朝谢郎句。

花下数归期,抹丽开时,应博得、罗帷心许。

待乞取、龙涎作香材,把玉琢猊炉,紫烟长聚。

形式:

洞仙歌(其三)初夏舫斋即事

薰风院落,有红榴百朵,敛约生衣傍花坐。

试青缯画扇,白定茶瓶,垂柳外、常有流莺过我。

小斋题画舫,短短扶栏,十扇窗扉玉连锁。

满种四时花,剪绿科黄,兼料理、松彡竹个。

便澹雨、浓晴总相宜,算花底周旋,有功无过。

形式:

苏幕遮(其一)戏用拆字格

松作公,竹成个。情是青心,愁是秋心做。

盼到妆楼新雁过。雁字中间,莫认佳人错。

月半明,日半暮。累土为台,有个人人坐。

一把相思红豆颗,妾手接来,付与何人可。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