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洞山聪禅师

语言全不滞,高蹑祖师踪。

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

鉴分金殿烛,山答月楼钟。

有问西来意,虚堂对远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不受任何拘束,追随先师的足迹
夜晚坐在高耸入云的石头上,春天在雨中栽种松树
明镜般的宫殿烛光映照,山峦回应月楼的钟声
有人询问我从西方来的意图,我在空荡的堂屋中面对远方的山峰

注释

语言:全不滞。
高蹑:高步、追踪。
祖师踪:先师的足迹。
夜坐:夜晚静坐。
连云石:高入云霄的石头。
春栽:春天种植。
带雨松:在雨中栽种的松树。
鉴分:映照。
金殿烛:宫殿中的烛光。
山答:山峦回应。
月楼钟:月光下的楼阁钟声。
西来意:从西方来的意图。
虚堂:空荡的堂屋。
远峰:远方的山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许式所作,名为《寄洞山聪禅师》。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是一种表达向往之情和追求超脱世俗的佛教禅修境界的作品。

"语言全不滞,高蹑祖师踪。"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洞山聪禅师的崇敬与学习态度,"语言全不滞"意味着对禅师言传身教的完全理解和掌握,而"高蹑祖师踪"则象征着诗人在精神上追随前贤的脚步,力图达到禅师那样的修为境界。

"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夜坐连云石"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宁静氛围,而"春栽带雨松"则暗示着生机勃发,与大自然同在,体现了一种对生命力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鉴分金殿烛,山答月楼钟。"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清晰。"鉴分金殿烛"可能指的是在金碧辉煌的佛寺中,对着蜡烛进行沉思,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光明;而"山答月楼钟"则描绘了一种超然于尘世之上的宁静与和谐,山中的钟声回应着夜晚的月光,表现了诗人对内在世界和外在自然之间和谐共鸣的追求。

"有问西来意,虚堂对远峰。"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禅师所传承的佛法深义的探究与思考。"有问西来意"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由印度传至中国后形成的独特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好奇和追寻,而"虚堂对远峰"则可能象征着心灵的空寂与对遥远真理的向往,表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空间的精神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为的追求,是一首融合了佛教禅学与文学创作的优秀作品。

收录诗词(1)

许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桃溪

桃溪一何清,想像武陵水。

所爱春风时,灼灼花数里。

渔艇日来去,无人识归止。

安知历幽源,不遇神仙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小湖

水德润于物,此湖无谓卑。

溪壑有通源,风涛无险期。

泽广均田浍,功高济旱时。

好看雷雨会,腾踏起蛟螭。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宝峰寺

金园敞山阿,翛然隔城市。

晨夕钟梵音,飒沓五云际。

空山无尽香,大乘有真谛。

簿领得馀闲,徙倚青莲地。

形式: 古风

莫公堂

高高莫公堂,孕秀龙渊西。

造化秘奇胜,路断无轮蹄。

金霞烘石门,古木蟠双溪。

中流峙鳌首,势若吞云霓。

下招巢由隐,上揖松乔栖。

往往春风时,桃花满深蹊。

渔郎信波去,仙源归桨迷。

谁结物外赏,严冬此攀跻。

旋磨苔藓壁,更作磊落题。

万世万斯年,岩岩穹壤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