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汪履道

老来渐觉朋侪少,夜室孤禅还自照。

惟诗垢习未全除,赖有汪郎恰同调。

尝闻从来以类从,谷风忽作虎应啸。

交道今嗟张纸薄,老人尝乖少年约。

与君一笑似三秋,此道长令洞开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次韵汪履道》。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老后对友情的感慨以及与友人汪履道之间的深厚情谊。

首句“老来渐觉朋侪少”,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朋友逐渐减少的现实。接着,“夜室孤禅还自照”一句,通过夜晚独自修行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反省。

“惟诗垢习未全除,赖有汪郎恰同调”两句,点明了诗人的兴趣爱好——诗歌,并且强调了与友人汪履道之间在诗歌上的共鸣和相互理解。这不仅体现了他们深厚的友谊,也反映了他们共同的兴趣和追求。

“尝闻从来以类从,谷风忽作虎应啸”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说明了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聚集在一起,就像山谷中的风声引来了老虎的咆哮一样,形象地描绘了朋友间的默契与共鸣。

接下来,“交道今嗟张纸薄,老人尝乖少年约”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淡薄的感慨,以及自己年轻时与朋友的约定如今似乎难以实现的遗憾。

最后,“与君一笑似三秋,此道长令洞开廓”两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快乐时光,仿佛跨越了漫长的秋天,让人心境开阔,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感悟,也展现了其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商老匡山道中望天池

幽人修水上,春涨冒陂田。

时时想见之,笑颊微涡旋。

往来柴桑间,妙语生云烟。

庐山自高寒,青碧开晴天。

倚藤望绝顶,风味如斜川。

我思从之游,子亦当勉旃。

诗成聊假寐,归梦历层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至丰家市读商老诗次韵

杨柳护桥春欲暗,山茶出屋人未知。

冒田决决走流水,小夫铲塍翁夹篱。

雪晴春巷生青草,烟湿人家营晚炊。

心疑辋川摩诘画,目诵匡山商老诗。

夜投村店想清境,蛙满四邻檐月移。

卧看孤灯心耿耿,呼童觅纸聊记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子美友

晓痕翠浪行将遍,掠面柔风初剪剪。

梅颊欺寒底死香,柳眼窥烟皱未展。

相看感此故意长,欲别忍看春尚浅。

离情恼人深造次,撩我小诗弄清婉。

肠断江头无语中,谢郎匹马嘶风远。

形式: 古风

谢安道花坛

三月江南春不浅,谢家池上开花苑。

层坛迸破碧琉璃,嫩蕊簇成红婉娈。

一枝两枝和雾白,素娥月下逢姑射。

十朵五朵照水红,仙姝并立瑶池东。

人生遇景须行乐,莫使馀香散帘幕。

白雪难逃鬓上斑,金樽且对花前酌。

醉则傲羲轩,醒则歌尧舜,荣辱是非都莫问。

风云际会自有时,忠义果然天不困。

君今还作天涯客,凭栏正遇群芳拆。

不插群英醉上林,人谓少年真可惜。

明年再献平戎策,顺风高举摩天翼。

大手亲提却日戈,刈除天下閒荆棘。

古人养花如养贤,我今说花心亦然。

栽培直欲助真宰,扶持造化工陶甄。

时人莫以花为浼,大都自是人情改。

若使人情长似花,相看颜色年年在。

谢安道辈真难得,不容蒿艾生墙侧。

不劳巧手写丹青,不学世人画墙壁。

灵苗自有天然格,门外溪光长泻碧。

更向溪光种碧桃,宛然便是神仙宅。

谢家池馆胜瑶台,浅白深红次第开。

为报赏花君子道,何须东海觅蓬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