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无欲改官知合江县二首(其二)

马踏榆阴出汉关,邦人欣见锦衣还。

东川却指旧游处,北阙犹萦旅梦间。

神女断云低楚峡,子规啼月惨巴山。

知君利刃曾磨试,囹圄应从到日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别与重返的场景,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和现实的比喻。开篇“马踏榆阴出汉关”一句,通过汉关这个历史上常有兵戈之地,以马蹄踏响而出的榆阴,营造了一种恢宏与动荡的情景,暗示着官员的离去和归来皆不平凡。紧接着“邦人欣见锦衣还”则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官员回归的喜悦之情,锦衣象征着官员的身份与荣耀。

接下来的“东川却指旧游处,北阙犹萦旅梦间”两句,则是官员对于往昔游历之地的追忆。东川和北阙都是历史上的名胜之地,这里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 旧游处 " 和 " 旅梦间 " 显示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梦境交织。

下片“神女断云低楚峡,子规啼月惨巴山”中,“神女断云低楚峡”形象鲜明,神女不见,但其影响力仍在,楚峡之高远和神秘被巧妙地描绘出来。而“子规啼月惨巴山”则通过子规(即夜行的乌鸦)的啼叫与月亮的映照,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略带忧伤的情境。

最后两句“知君利刃曾磨试,囹圄应从到日閒”表达了诗人对郑无欲官员的期许和期待。" 利刃 " 比喻为政之刀锐," 磨试 " 则是考验与历练,而" 囹圄 "(监牢)则暗示着官场中的坎坷和险难。这两句诗强调了郑无欲在未来的仕途中要不断磨砺自我,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官员情感的抒写,展现了一种深远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送郑无欲改官知合江县二首(其一)

晓辟未央宫,千袍拥赭红。

分班百寮底,得邑万山中。

丽笔元摛锦,新章更绾铜。

定应随驿召,不久滞巴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祠部刘仪文知颍州

厌逐京师车马尘,乞为林下水边人。

江湖入梦归心壮,道路生辉使节新。

岂弟宜民推善政,清閒无讼称天真。

如闻此府多迁擢,剩醉西湖烂漫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高善时赴官

王国方登俊,清才尚折腰。

萱堂馀怆在,瘴海此行遥。

宴语无疏阔,离怀但黯销。

红尘一羁旅,风驭羡飘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崔伯阳守颍州

听说州除美,州临颍水清。

风谣带京洛,湖岛似蓬瀛。

昔泛扁舟下,今闻太守行。

山川应好在,为道旅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