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台湾(其一)

八幅征帆落远空,苍龙衔烛晚波红。

洲前竹树疑归后,天外云山似梦中。

鹿耳荡缨分左路,鲲身沙线利南风。

书名纸尾知无补,著得诗筒与钓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孙元衡的《抵台湾(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海景。首句“八幅征帆落远空”展现了广阔的海面,数艘船只的帆影消失在远方的天际,给人以辽阔之感。次句“苍龙衔烛晚波红”则运用了比喻,将船只比作苍龙,夜晚的海浪映照着烛光,呈现出一片红晕,营造出温馨而神秘的氛围。

“洲前竹树疑归后”写到诗人眼前的陆地,竹林和树木在夕阳下仿佛是自己归乡后的景象,引人遐想。接下来,“天外云山似梦中”进一步扩展视野,远处的山峦如同梦境般虚幻,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鹿耳荡缨分左路,鲲身沙线利南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鹿耳状的地形引导着道路,而大鱼鲲的身形线条随着南风游动,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与动态美。

最后两句“书名纸尾知无补,著得诗筒与钓筒”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可能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寄托于诗筒和钓筒,寓含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湾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62)

孙元衡(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抵台湾(其二)

浪言矢志在澄清,博得天涯汗漫行。

山势北盘乌鬼渡,潮声南吼赤嵌城。

眼明象外三千界,肠转人间十二更。

我与苏髯同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到官

室自扫除心便足,官閒隐窟竟何如!

清严几砚浮生理,萧瑟房寮静者居。

差待经营惟种竹,不烦筹度是浇书。

天涯韵事应无缺,为避阳鱎懒钓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余自厦澳渡海,以藏书五簏寄榕城海舶中,抵台而书先至矣,检点无恙,率赋一诗

龙画螺书永不磨,沧溟其奈腐儒何!

年来况味齑盐共,天外沈吟岁月多。

萤火自今添熠耀,蠹鱼先我历风波。

古人未死真堪友,痛哭相逢又啸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晓起漫成

百瓮馀齑禄料贫,閒阶散步不沾尘。

如哀如诉车音远,相唤相呼角语频。

舞影日翻沙燕乳,细香风袅树兰春。

年来绝塞烽烟惯,博得沧洲耳目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