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宁长老深雪禅堂

积雪封门深十尺,大风不捲恒河沙。

楼台幻出白龙象,海峰失去青莲花。

君不见金天上人面如玉,夜半毫光照山屋。

起从无影月中行,赤脚踏冰倚修竹。

归来铁钵冰生寒,冻合蜿蜒小如粟。

十日不晴将奈何,上人趺坐穷搜罗。

咳唾珠玑三万斛,散作天花落海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雪覆盖下的禅堂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禅意与自然之美。诗人以“积雪封门深十尺”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雪之厚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接着,“大风不捲恒河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风力之大,却无法撼动这洁白的雪景,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寂。

“楼台幻出白龙象,海峰失去青莲花”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楼台比作白龙,海峰比作青莲,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禅宗中虚实相生、万物皆空的哲学思想。同时,这种变换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超越。

“君不见金天上人面如玉,夜半毫光照山屋”描绘了一位高僧的形象,其面容如同玉石般纯净,夜半时分,微光映照在山屋之上,既体现了高僧的超凡脱俗,也寓意着智慧的光芒穿透黑暗,照亮人心。

“起从无影月中行,赤脚踏冰倚修竹”则展现了高僧修行的场景,他仿佛在月光下行走于无影之中,赤脚踏冰,倚靠修竹,这一系列的动作既表现了修行者的坚定与超然,也隐含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和谐共处的理念。

最后,“归来铁钵冰生寒,冻合蜿蜒小如粟”描述了高僧修行归来的情景,铁钵中结满了冰霜,宛如细小的粟粒,既体现了修行的艰苦,也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十日不晴将奈何,上人趺坐穷搜罗”表达了对长时间阴雨天气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高僧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咳唾珠玑三万斛,散作天花落海波”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高僧的智慧与慈悲,他的言语如同珍珠般珍贵,洒落在海波之上,化为美丽的花朵,既是对高僧智慧的赞美,也是对佛法普度众生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雪禅堂的描绘,展现了禅宗哲学中的空灵、超脱与慈悲,以及修行者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中寻求真理的过程。

收录诗词(37)

詹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书。元末以茂才异等举,除郴州学正。陈友谅用为翰林学士承旨。朱元璋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官至吏部尚书兼学士承旨,与宋濂等修《日历》,为总裁官。书成,致仕。卒谥文敏。有《天衢吟啸集》、《海岳涓埃集》

  • 字:同文
  • 籍贯:徽州府婺源

相关古诗词

金陵篇赠王贵德十四韵

江左金陵簇锦花,城南阛阓拥烟霞。

云斤月斧挥天半,星拱虹梁照水涯。

晴日垂杨笼巷陌,薰风细草护堤沙。

楩楠鸠集开新第,亭馆蜂屯胜旧衙。

楼倚亨衢沾雨露,坊题华翰绕龙蛇。

路通赤舄三槐府,墙隔乌衣百姓家。

拟待桓圭加上爵,行看大纛拥高牙。

春从凤沼来黄阁,人向鹓班领白麻。

沸海市声还厌听,软香尘土不容遮。

枥喧贵介五色马,门过豪商七宝车。

晓出绣袍朝紫禁,夜归银烛列红纱。

蜀称锦里何堪比,唐有青泥亦谩誇。

冠盖往来联玉笋,琴樽谈笑吐天葩。

长由坦道全终始,应与鸣珂播迩遐。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古意

君家兰泽西,妾家兰泽东。

兰泽多芳草,相去各春风。

君今行陇右,妾思在闺中。

天寒绣袂薄,泪下玉屏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春日驾幸钟山应制

大驾春晴临宝地,钟山翠霭拥金仙。

瑶花如雨三千界,紫气成龙五百年。

风送香烟浮衮服,池涵树影拂青天。

词臣侍从何多幸,安得诗才似涌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枯枝寒禽图

王母宴归西海上,空留青鸟羽参差。

黄云苦竹江南霰,独立寒条岁晚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