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相

自作白云郎,未厌沧洲意。

偶然薄禄混风尘,论交千里贤豪至。

元美翩翩多奇气,南越梁生亦雄视。

二子招携从此逝,尔今卧病缘何事。

绿鬓还乡已壮游,锦帆十月下扬州。

移家好住昭明楼,种瓜莫羡东陵侯。

文章万古垂大业,富贵浮云非所求。

知君林壑百不忧,图书四壁高枕秋。

世人那识淮海士,须行便为名山留。

丈夫义岂辱颜色,使我摧眉去即休。

安能訾哫向权势,咄唶空令达者羞。

夙昔竟寥阔,后来复泱莽。

相看一别雨坠天,他时神剑来精爽。

既言郊薮走麟凤,朝廷宁得无吾党。

卿也抽簪且偃仰,渔阳日影黯如黡,蓟门雪花大于掌。

马上燕歌变徵声,壶中酒尽君当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子相》。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白云郎”的人物,他自甘淡泊,厌倦了世俗的纷扰,追求着隐逸的生活。他虽有微薄的官职,却无意于尘世的荣华,反而在千里之外结交贤士豪杰,与元美和南越梁生这样的才子志同道合。

诗中提到白云郎与元美、梁生一同离去,自己却因病卧床,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回到故乡,他已历尽沧桑,但依然保持着壮志豪情。他鼓励友人移居昭明楼,种瓜自乐,不必羡慕那些富贵之人。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文章的流传与内心的宁静,而非外在的荣华富贵。

诗中还提到白云郎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分别多年,仍能感受到彼此间的深厚情谊。他希望友人能为名山留下足迹,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最后,诗人以“丈夫义岂辱颜色”表达出对高尚人格的推崇,拒绝向权贵低头,强调了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高尚人格的颂扬,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侠客行为子与赠吴生

本自吴越冶游郎,结交燕蓟少年场。

长裾不曳朱门里,樗蒱大叫青楼旁。

被酒目摄羽林骑,拥金作使邯郸倡。

弟畜灌夫,师事田光。得意一言,失意一言。

相怨一方,相慕一方。

男儿过逢好惊座,世事握龊宁陆梁。

姓名何惜借轻薄,出处未须论侯王。

亲知犹向隅,有钱徒充囊。

雠家犹戴天,有客徒满堂。猛虎可值,俗子莫当。

平生片心照秋水,明日报恩还故乡。

形式: 古风

留别子与

从君几醉燕京酒,旧游花月回白首。

相看零落眼中人,二子河梁重携手。

忆昨青山坐西署,于今此事成不朽。

交态萧条尔自谙,浮名惨淡吾何有。

争道贤豪拥上林,华阳台馆尽黄金。

长卿词赋徒壁立,曼倩佯狂合陆沉。

平生得意向知己,常将颜色当同心。

北望诸陵一拊髀,悲风千里来寒阴。

春草如云覆四野,我行逶迟五其马。

十载为郎愿已违,出门况复悠悠者。

汉臣犹未老冯唐,每饭岂忘钜鹿下。

岁晚江湖梦独遥,秋深鸿雁书堪把。

形式: 古风

题申职方五岳图

谁将五拳石,错落余之堂。

坐看素璧缠云雾,安得群峰挂屋梁。

更愁深林暝难入,岚影明灭侵衣裳。

左眄欲生沧海日,右临少昊凝清霜。

扫练白沙走朔漠,回毫紫盖垂炎荒。

须臾二室崚嶒出,杳然置我烟霞傍。

不闻吹笙控飞鹤,浮丘子晋俱冥茫。

良工拓笔天为开,长风西逐层阴来。

中庭无人数移席,巅厓乍堕松杉摧。

眼前突兀太古色,九州惨淡如浮埃。

宓牺神农未诞降,元气始判洪濛哉。

大江浩浩黄河流,巨野相望悬莫秋。

异代犹探秦汉策,真形或结金银楼。

凭轩忽惊去千里,青鞋竹杖胡在此。

复疑窈窕迷归路,何当税驾聊徙倚。

捲帘逾添空翠寒,张镫更爱夕阳紫。

邢襄小吏困时名,知君雅意怜泥滓。

形式: 古风

送永宁许使君(其一)

邢州十月凋白杨,城头出云垂太行。

把酒相看日欲堕,五马踟蹰大道傍。

问君胡为万里去,小臣罪合投穷荒。

我闻西南罗施国,风气郁塞殊阴阳。

长官椎髻见朝吏,海蛮醉鼓橐中装。

男儿贵至二千石,何地不可称龚黄。

壮游须令百粤尽,探奇更得浮沅湘。

永宁自恶无瘴疠,明年雨露生还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