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三十八)

高不高肤寸,低不低太华。

深不深蹄涔,浅不浅溟渤。

法华高低深浅,瞒诸人一点不得。

诸人高低深浅,亦瞒法华一点不得。

尽情画断,更莫论量。

缀钵饭抄云子白,晴瓯茶泛雪花香。

形式: 偈颂

翻译

它不是极高,也不是极低,比肌肤还要微薄。
它不深邃,也不浅显,如同马蹄踏过的积水。
佛法的深浅高低,无人能完全揣测。
人们对于佛法的理解深浅,也无法瞒过佛法。
无需详细描绘,更不必衡量。
碗里的饭粒如云子般洁白,清亮的茶杯中漂浮着雪花般的茶香。

注释

高不高:形容事物的高度。
肤寸:极小的长度单位,形容极微小。
低不低:形容事物的低度。
太华:指华山,这里比喻高处。
蹄涔:马蹄踏出的小水洼。
溟渤:大海,比喻深度。
法华:佛教经典《法华经》。
瞒:隐藏,瞒过。
诸人:众人,大家。
一点不得:丝毫无法察觉。
尽情画断:尽情描绘,但无需细致区分。
更莫论量:更不必去衡量比较。
缀钵:指僧侣持钵乞食。
饭抄云子白:形容饭粒洁白如云子。
晴瓯:晴天使用的茶具。
茶泛雪花香:茶水中飘散着如雪花般的香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绍昙的一首禅意偈颂,以日常事物的高低深浅为喻,探讨佛法的奥秘和修行者的领悟。首句“高不高肤寸,低不低太华”以人的身高与华山相比,暗示佛法无边,超越世俗的衡量标准。接下来的“深不深蹄涔,浅不浅溟渤”则用蹄涔的小水坑和大海比喻佛法的深浅,难以穷尽。

“法华高低深浅,瞒诸人一点不得”强调佛法的广大无际,无法被任何人或事物所局限或隐藏。“诸人高低深浅,亦瞒法华一点不得”则说修行者无论自身境界如何,都无法完全理解佛法的真谛。

最后两句“尽情画断,更莫论量”劝诫人们不要执着于具体的形象或概念,佛法不可言说,只能通过直接体验来领悟。“缀钵饭抄云子白,晴瓯茶泛雪花香”描绘了僧人简朴的生活,以饮食中的自然之美象征佛法的纯净与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引导读者超越表象,直探佛法的本源,体现了禅宗注重直观体验和心性领悟的特点。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三十四)

八月初,何处热。出门荒草离披,四壁寒蛩凄切。

衲僧家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四大海。

声色纯真,只得一橛。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十八)

山木阴阴,寒花浅深。巢云鹤怨,挂月猿吟。

王维妙手画不得,神光徒自觅安心。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十五)

佛垄山上云,一片三四片。

忽遇客推门,零乱舒还卷。

有踪由却没踪由,通身是眼寻难见。

寻得见,木落千林,光浮碧巘。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十)

这一粒,甚处生。阴阳未判,芽孽先萌。

开花也一川雪霁,结实也万顷云横。

收拾归来香满钵,饭馀散步自闲行。

形式: 偈颂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