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歌

时人皆谓我狂生,蓬头垢面纵横行。

神龙变化愧无力,失水乃与蝼蚁争。

哀哉天下日沉浊,孟轲好辩遭凌辱。

从来君父若浮云,暮楚朝秦非反覆。

我今守道诚不详,孔雀何如牛有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愤歌》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首句“时人皆谓我狂生”,诗人自称为“狂生”,表明他不拘泥于世俗的规范,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接着“蓬头垢面纵横行”描绘了诗人不修边幅的形象,进一步强调其特立独行的性格。

“神龙变化愧无力,失水乃与蝼蚁争”两句,以神龙比喻有才华的人,而“失水”则暗示失去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与蝼蚁(低等生物)相争,形象地表达了有才之士在现实中的无奈和困顿。

“哀哉天下日沉浊,孟轲好辩遭凌辱”引用孟子的故事,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是非颠倒的痛心疾首。孟子因善于辩论而遭受侮辱,诗人以此自比,感叹自己也难以在污浊的社会中保持正直。

“从来君父若浮云,暮楚朝秦非反覆”指出君主和父亲(象征权威)如同变幻莫测的浮云,无法依赖,暗指政治环境的动荡不定,以及个人立场的摇摆不定。

最后,“我今守道诚不详,孔雀何如牛有角”表达了诗人坚守道义的决心,但又担心这种坚持会带来不利后果。以孔雀和牛的比喻,孔雀美丽却容易成为猎物,牛虽然朴实无华,却能保护自己,诗人借此反思自己的行为选择。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上千尺峡百尺峡至温神洞宿

十八盘尽见西峰,游人匍匐上芙蓉。

攀援铁绠数千尺,身似飞猿时一掷。

阴阴天井上穿天,袅袅石梯悬度石。

神爽先飞玉女峰,啸歌暂憩羽人宅。

月中明灭白云流,风外砰磅瀑泉激。

咫尺翻愁帝座逼,吐纳聪明慎今夕。

形式: 古风

西峰访范复庵不值留赠

横天一壁惊无路,频骑夹岭空中度。

栈边万壑沉青冥,桥下千峰出烟雾。

我从玉井得真源,明星玉女招不顾。

直向西峰攀所思,楼压莲花花倒垂。

三闾披发同山鬼,四皓疗饥有紫芝。

咫尺白云寻不见,先朝耆旧君堪恋。

无悲帝座隔层城,自有天门通一箭。

形式: 古风

西峰下窥水帘洞作

玉井潜流为瀑布,诸峰喷薄如烟雨。

天风吹断水晶帘,似见投壶诸玉嫭。

河汉纵横难为梁,欲度不度愁参商。

石髓金精不我与,银台玉室徒相望。

山鬼幽篁悲昼晦,美人其雨怨朝阳,行歌散发且徜徉。

形式: 古风

华顶放歌同王伯佐

太华峻极惟南峰,脚踏万朵青芙蓉。

东西二峰尚匍匐,白帝上宫不敢即。

天柱摇摇风欲倾,元气茫茫日无色。

我行飞栈若惊鸿,君骑搦岭如游龙。

君过玉女饮三浆,我向将军攀五松。

狂啸翩翩凌绝顶,目营四海神光骋。

水帘高捲入珠楼,莲叶深披探玉井。

黄河浩浩泻愁心,明月苍苍逐孤景。

尘垢犹堪铸帝王,清虚何足留箕颍。

形势依然天府雄,龙争虎斗谁途穷。

千里金城收一掌,万年甘露待重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