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一)始用眼镜

五十平头矣。傍青灯、摩挲病眼,废书而起。

就使刘郎窥宓枕,也似看花雾里。

是谁把、轻冰琢洗。

醉缬狂花收拾净,剪双瞳、还我秋江水。

犹自有,少年意。抄书试写桃花纸。

笑依然、丹黄满目,短檠身世。

加上一重殊不恶,包老灯笼逊此。

便从此、目虾相倚。

牙仗须梳同检点,更美人、赠我荷囊紫。

同系在,吴襟底。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个人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作者步入老年后的感慨与心境变化。"五十平头矣"直接点出诗人已届中年,面对青灯,抚摩病眼,感叹岁月流逝,不再如年轻时沉迷于读书。"刘郎窥宓枕"引用典故,暗示即使视力衰退,看东西如雾中观花,但仍有人将世界打磨得清晰如秋江水,保留着少年般的敏锐。

接下来,诗人提到醉缬狂花被洗净,象征生活中的纷扰被去除,只剩下内心的宁静。"醉缬"和"狂花"代表世俗的繁华,"收拾净"则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剪双瞳、还我秋江水"进一步强调恢复了清澈的视觉体验。

下半部分,诗人借抄写桃花纸,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知识的热爱,尽管视力减退,但内心的热情未减。"丹黄满目"形容书籍繁多,"短檠身世"则寓含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他发现,即使视力不佳,阅读的乐趣仍在,甚至觉得老眼昏花也有其独特的美,比灯笼还要明亮。

最后,诗人以"目虾相倚"自嘲,表示虽然视力受限,但生活态度依然积极,美人赠送荷囊紫色,象征着友情和关爱,这些都系在衣襟之下,成为生活中的温馨陪伴。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眼镜这一日常物品,展现了作者从老年视角看待生活的独特感悟,既有对青春的怀念,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珍视。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其二)

绮障生银海。是何人、江心巧铸,镂冰圈玳。

上跨彩虹桥一道,秋水两泓无碍。

凭推入、琉璃世界。

老去瞳人私自语,料今生、难出圈儿外。

吾眊矣,有卿在。从今莫把连环解。

任耳鬓、厮磨到老,青矑不改。

黑白太分终是病,对客还须愦愦。

且系著、吴钩锦带。

读曲看花俱可可,祇仪形、不入龙眠画。

还抵得,汉皋佩。

形式:

菩萨蛮.题马士英《千峰夕照图》

桃花扇底虫沙劫。南都乔木伤心色。残照下西岑。

难为瑶草心。天边百雁过。金粉江山破。

莫污女郎名。江南冯玉瑛。

形式:

行香子

客过吾庐,骨董盈车。比淮南、米价何如。

珍逾白璧,贵甚明珠。是汉时碑,元时画,宋时书。

披帷示客,插架充厨。视云林、清閟无殊。

包罗一部,铁网珊瑚。更藕心钱,蕉叶砚,粟纹壶。

形式:

钗头凤(其一)

诃梨领。茱萸锦。轻裾窄袖娉娗影。昨宵忆。今宵忆。

桃花笺纸,青鸾消息。密。密。密。深深院。双飞燕。

菖蒲花发才相见。君休惜。侬休惜。

眼中红泪,真珠千粒。滴。滴。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