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榴枝苦多雨,过熟坼已半。

秋雷石罂破,晓日丹砂烂。

任从雕俎荐,岂待霜刀判。

张骞西使时,蒟酱同归汉。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翻译

石榴因雨水过多而苦涩,熟透后裂开了一半。
秋日的雷声如同打破石罂,清晨的阳光照耀下,丹砂般鲜艳的果实裂开更显灿烂。
即使被摆上祭祀的案桌,也不必等待严冬的霜刀切割。
回想张骞出使西方归来之时,蒟酱也一同被带到了汉朝。

注释

榴枝:指石榴树枝。
苦多雨:因雨水过多而苦涩。
过熟:熟透。
坼已半:裂开了一半。
秋雷:秋季的雷声。
石罂:古代盛酒或药的陶器。
破:破裂。
丹砂烂:形容颜色鲜艳如丹砂。
任从:任凭。
雕俎:祭祀用的案桌。
荐:献祭。
霜刀:寒冷季节的刀。
张骞:西汉时期的外交家。
西使:出使西方。
蒟酱:一种植物,古人认为有药用价值。
同归汉:一同带回汉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石榴》,通过对榴果的描绘,展现了其在雨后成熟裂开的情景。"榴枝苦多雨,过熟坼已半",形象地刻画了石榴因雨水过多而过早裂开的画面,流露出对果实未及完全成熟的惋惜。"秋雷石罂破,晓日丹砂烂",进一步描绘了石榴在秋日雷鸣和朝阳照耀下,如同破裂的石罂和灿烂的丹砂般鲜艳夺目。

诗人接着以"任从雕俎荐,岂待霜刀判"表达对石榴品质的认可,即使不需经过精细切割也能展现出其美味,暗示其内在的甜美无需外在修饰。最后两句"张骞西使时,蒟酱同归汉",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蒟酱的历史典故,寓意石榴这种水果自古以来就与中华大地紧密相连,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榴的形态美和内在品质,同时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是一首富有意蕴的咏物诗。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立春前一日雪中访乌程宰李君俞寻有诗见贶依韵和答

粉絮先春拂面翔,临风跃马到君堂。

县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惊农事忙。

疾呼小吏具山酌,便欲尽醉为诗狂。

我牵尘俗不得久,何意更烦投夜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记岁

买臣四十八,犹苦行负薪。

我免以樵给,贫居年与均。

道上不讴歌,妻亦无恚嗔。

三者固异彼,异同双朱轮。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记春水多红雀传云自新罗而至道损得之请余赋

赤羽异蒿鴳,来自东夷国。

群集成皋间,翩翩皆一色。

举臆发朱砂,为瑞应火德。

穿屋彼非类,啄粟惭与食。

清声殊啁啾,所蓄每陋逼。

应当放之去,重展万里翼。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龙女祠祈顺风

龙母龙相依,风云随所变。

舟人请予往,出庙旗脚转。

旗指西南归,飞帆疾流电。

长芦江口发平明,白鹭洲前已朝膳。

竹根杯珓不欺人,世间然诺空当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