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汪泽民的《紫山寺晚望山门》,描绘了紫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壮丽与幽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首句“胜绝瞿硎地”,开篇即以“胜绝”二字定下基调,赞美紫山寺所在之地的绝佳景色。接着,“中藏六洞天”一句,不仅点明了紫山寺的地理位置,更赋予了这个地方神秘而神圣的气息,仿佛隐藏着六个仙境一般的洞天福地。
“山门云引路,石室月通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紫山寺的环境氛围。山门之上,云雾缭绕,仿佛是通往神秘世界的引导;而石室之中,月光透过缝隙,与泉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意境。
“鸟径莓苔涩,僧房紫翠连”则将视角转向更为细微之处。鸟儿在青苔覆盖的小径上穿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而僧房则与周围的山色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片苍翠欲滴的景象。这一联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最后,“曾闻地主说,怅望夕阳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紫山寺及周围景色的深深眷恋之情。通过“曾闻”二字,诗人似乎在回忆过去的故事或传说,而“怅望夕阳边”则直接抒发了面对美景时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紫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