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四首(其十)

建光失神阿,貂珰遂盘据。

根株入紫房,日夜兴党锢。

慷慨二三公,奋髯欲收捕。

虹蜺扬其晖,牢狱竟填聚。

殄瘁忧邦国,烽烟逼王辂。

小人亦剥庐,曝骨纷无数。

清议死不泯,剧贼尚瞻顾。

浸浔娱九锡,未敢移汉祚。

至今襄城野,突兀李膺墓。

愤景入空苍,萧萧杀狐兔。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与动荡,通过“建光失神阿,貂珰遂盘据”两句,开篇即揭示了权力更迭的背景,暗指宦官势力的崛起。接下来,“根株入紫房,日夜兴党锢”形象地描述了权贵们在宫廷中的活动,以及他们对政治的操控。诗人以“慷慨二三公,奋髯欲收捕”表达了对正直官员的赞扬和对腐败势力的谴责。

“虹蜺扬其晖,牢狱竟填聚”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腐败官员比作彩虹般耀眼,而他们的罪行则如同牢狱一般堆积如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腐败的严重性。接着,“殄瘁忧邦国,烽烟逼王辂”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忧虑,以及对战争威胁的警觉。

“小人亦剥庐,曝骨纷无数”描绘了腐败导致的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甚至骨骸遍野的惨状。最后,“清议死不泯,剧贼尚瞻顾”强调了正义之声虽被压制,但终将不灭,对那些残暴之徒仍抱有期待,希望他们能受到应有的惩罚。

“浸浔娱九锡,未敢移汉祚”暗示了腐败势力虽强大,但仍不敢轻易篡夺政权,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微妙平衡。结尾“至今襄城野,突兀李膺墓”以李膺墓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历史上正直官员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当今社会道德重建的期望。“愤景入空苍,萧萧杀狐兔”以自然景象结束,寓意着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消逝,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未来的思考。

收录诗词(492)

黄淳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二十四首(其十一)

淮阴万少年,王孙独鹊起。

贪狼绊京索,批亢无坚垒。

燕赵既探囊,三齐复折箠。

假王化为真,昼绣荣闾里。

煦妪命亭长,为德何当尔。

再拜谢君王,小人诚自耻。

岂知平生言,怲怲犹在耳。

穷鸟空入怀,竟负钟离子。

明朝走狗烹,公亦随亡矣。

咄咄鲁朱家,匹夫犹隐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史二十四首(其十二)

阏与帐下卒,泜水贲军将。

立谈献奇策,决胜良足尚。

外黄一小儿,燕壁一厮养。

全君与活国,杰立万夫上。

相马遗玄黄,相士收倜傥。

十步有芳草,斯言岂云妄。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咏史二十四首(其十三)

威兽未入汉,郅支方挽强。

子公仗剑怒,一战殪其王。

捷书才视草,劾奏已成章。

大臣衡与显,摇笔侍岩廊。

臂诎妨射虎,声颓坐贪狼。

何人泣李广,永毒壮士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史二十四首(其十四)

吾观哀平间,二士心相于。

一士耽荒宴,一士敦诗书。

一士醉投辖,一士贫掩庐。

若云任运妙,一士良恢疏。

若云立德善,一士守其初。

宁知天下乱,性命咸崎岖。

虎咥不择人,鹬饥不择鱼。

方信古人言,乱邦难可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