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

幽闲古城阴,结屋清溪曲。

溪流湛回映,上有青青竹。

漫郎欣得之,绿发咏空谷。

高风及前修,胜趣随远瞩。

恶客徒扰人,立谈非我欲。

麾去宁汝嗔,真意聊自足。

或言不当尔,往往相谤讟。

答云岂吾私,恐作林泉辱。

源流别泾渭,臭味同草木。

肯当百事胜,容此一物俗。

独馀嵇阮辈,荡桨戒臣仆。

浊醪浇古胸,日没还秉烛。

仆忝瓜葛后,意气颇相属。

平生几两屐,共老三径菊。

行年事无定,此计诺已宿。

径须买牛衣,儿亦荷书簏。

从子竹间游,溪鱼剁寒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竹溪生活图景,充满了隐逸之风和自然之美。诗人林敏修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幽闲古城阴,结屋清溪曲”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安详的氛围,古城的阴凉与清溪的曲折交织,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接着,“溪流湛回映,上有青青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生机,溪水的清澈倒映着周围的景色,而竹林的翠绿则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力。

“漫郎欣得之,绿发咏空谷”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这片竹溪的喜爱之情,仿佛在绿发飘扬的山谷中吟唱,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下来,“高风及前修,胜趣随远瞩”则体现了诗人追求高尚品德与美好情趣的生活态度,他向往着与先贤相似的高洁品格,并以此为指引,不断探索更深远的意义。

“恶客徒扰人,立谈非我欲”表明诗人对于外界纷扰的淡然态度,他不愿被世俗所累,更不希望与之为伍。面对那些扰乱心绪的人,他选择挥手告别,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足。“麾去宁汝嗔,真意聊自足”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真我追求的坚定与满足。

“或言不当尔,往往相谤讟”描绘了外界对于诗人生活方式的不解与批评,但诗人并未因此动摇,而是以“答云岂吾私,恐作林泉辱”回应,强调自己的选择并非出于个人私欲,而是为了保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避免玷污了自己心中的林泉之境。

“源流别泾渭,臭味同草木”一句,诗人以自然界的纯净与和谐来比喻自己的内心世界,强调与世间万物的共鸣与融合。“肯当百事胜,容此一物俗”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认为在众多事物中,能够容纳并欣赏自然之美,便是最为珍贵的。

最后,“独馀嵇阮辈,荡桨戒臣仆”将诗人与古代隐士嵇康、阮籍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向往,希望像他们一样,远离尘世的束缚,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浊醪浇古胸,日没还秉烛”则描绘了诗人夜晚饮酒畅谈的情景,即使是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与乐趣。

“仆忝瓜葛后,意气颇相属”表明诗人作为后辈,与前辈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共同追求着精神上的契合与理解。“平生几两屐,共老三径菊”则以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菊花的喜爱,象征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追求。“行年事无定,此计诺已宿”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随性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接受,以及对当前计划的坚定承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0)

林敏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阎立本画醉道士图

破除万事无过酒,有客何须计升斗。

解将富贵等浮云,醉乡即是无何有。

昔人绘事亦有神,丹青写出画天真。

尊罍未耻月渐倾,更待晓出扶桑暾。

餐霞服气浪自苦,自厌神仙足官府。

脱巾解带衣淋漓,眼花错莫谁宾主。

君不见炙手可热唯权门,欲观佳丽遭怒嗔。

何如衔杯乐圣藉地饮,安用醉吐丞相茵。

形式: 古风

文湖州作山水横轴吴希全家藏其子诚伯求苏养直赋诗语特奇妙遂用其韵同赋

明窗十日复五日,出此湖光与山色。

前身画师语不妄,文侯乃是金门客。

乍从云际辨远岫,争数乔林誇眼力。

没漂菰米岁事空,水滨柱下南飞鸿。

欲投晓渡唤舟子,急桨已入昏烟中。

径思天边问归路,错认江乡旧洲渚。

能传万里在尺素,豪夺应防卷寒雨。

形式: 古风

观刘格非画

人言画师非俗士,小技不妨聊戏耳。

欲搜万象入诗句,未若丹青易盈纸。

坐令晚景下鸿雁,力夺春工发红紫。

明眸破笑不作难,顷刻冰纨出西子。

信能自适亦自累,好事终为人所使。

曷不穷年自写真,奋髯箕踞走百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歙砚

瑟瑟方池雾縠纹,麝烟初散墨花春。

晴窗昼静桐阴转,笔下云生字入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