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汪良箕所作的《金陵怀古次韵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金陵(今南京)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兴衰的感慨。
首句“中兴国势足支吾”,点明了国家在经历动荡后重新崛起,国力足以支撑局面。然而,“心德其如上下殊”一句转折,指出尽管国家表面上稳定,但内部的分歧与矛盾依然存在,犹如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差距难以调和。
接着,“三面网开成睿断”描绘了一幅决策者审时度势、英明决断的画面,暗示了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半闲堂不秉钧枢”则通过描述一个相对轻松的办公环境,反衬出权力中心的紧张与忙碌,体现了权力运作的复杂性。
“世方共起争秦鹿”借用典故,比喻当时社会各阶层为了争夺权力和资源而激烈竞争,形象地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紧接着,“人实伊谁念屋乌”一句,通过询问无人关心“屋乌”(比喻被忽视的小人物),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生活境遇的关注与同情。
最后,“遂使寻常征古迹,升沉总不及南都”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历史的变迁往往忽略了普通人的命运,即便是对古代遗迹的追寻,也无法完全触及到那些曾经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的真实感受。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