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步虚词十首(其九)

地境阶基远,天窗影迹深。

碧玉成双树,空青为一林。

鹄巢堪炼石,蜂房得煮金。

汉武多骄慢,淮南不小心。

蓬莱入海底,何处可追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意境。开篇“地境阶基远,天窗影迹深”表达了一个高耸入云的仙山景象,其中“天窗”指代神仙居住的地方,而“影迹深”则是说仙境离人间很远,不易被发现。这两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碧玉成双树,空青为一林”将仙境中的景物进行了形象的描绘。这里的“碧玉”比喻着清澈透明的水或是仙界中的一种美丽无比的植物,而“双树”则可能隐喻着仙人修炼成对,共享一片林间。用“空青为一林”来形容整个林木的颜色,表现出一种淡雅而又神秘的色彩。

第三句“鹄巢堪炼石,蜂房得煮金”则是对仙人修炼过程的隐喻。“鹄巢”指的是仙鹤筑巢之处,“堪炼石”可能是指一种灵石或仙药,而“蜂房得煮金”则形象地描述了蜜蜂在花间采集花蜜的景象,暗示着修炼成仙。

最后两句“汉武多骄慢,淮南不小心。蓬莱入海底,何处可追寻”则是对历史人物和传说中仙境的一种提及。“汉武”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汉武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但同时也好大喜功,被批评为“骄慢”。而“淮南”可能是指淮南王刘安及其臣子,他们曾著有《淮南子》,书中记载了道家思想和神仙之事,提醒读者要小心谨慎地追求道德修养。

最后,“蓬莱入海底,何处可追寻”则是对传说中的仙岛蓬莱的描写。蓬莱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三座仙山之一,位于东海之中,这里通过“入海底”来强调其难以到达的神秘性。末尾的提问“何处可追寻”,则是一种无限留恋与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那片不为人知、超凡脱俗仙境的渴望和追求。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道士步虚词十首(其十)

麟洲一海阔,玄圃半天高。

浮丘迎子晋,若士避卢敖。

经餐林虑李,旧食绥山桃。

成丹须竹节,刻髓用芦刀。

无妨隐士去,即是贤人逃。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集周公处连句诗

市朝一朝变,兰艾本同焚。

故人相借问,平生如所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新月诗

郑环唯半出,秦钩本独悬。

若交临酒影,堪言照弩弦。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

欣兹河朔饮,对此洛阳才。

残秋欲屏扇,馀菊尚浮杯。

涧流鸣二水,日色下三台。

无因侍清夜,同此月徘徊。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