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音诗

戎马书生气浩然,军中草檄笔如椽。

功成不复论封赏,大海归来月满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海音诗》由清代诗人刘家谋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戎马生涯中的文人形象,展现了其在军中起草檄文时的豪迈气概与才华横溢。

首句“戎马书生气浩然”,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同时又兼具书生之气,这种结合体现了人物的双重身份和复杂性格。这里的“书生气”并非指书卷气,而是指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浩然”二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的高远与壮阔。

次句“军中草檄笔如椽”,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在军营中起草檄文的情景。使用“草檄”一词,表明了檄文的草拟过程,即快速而高效地完成任务;而将笔比作“如椽”,既突出了笔的粗大,也象征着书写者笔力雄健,能够挥洒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后两句“功成不复论封赏,大海归来月满船”,则是对主人公高尚人格的进一步刻画。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更为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方式。通过“大海归来月满船”的画面,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归隐后的闲适生活,也寓意着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里的“月满船”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更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海音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塑造了一个既有军事才能又不失文人风骨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1)

刘家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苞川。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

  • 字:仲为
  • 籍贯:侯官县(今福州市区)
  • 生卒年:1813~1853年

相关古诗词

海音诗

一岛能伸气浩然,铺扬盛烈亦微权。

覆盆冤诉何从达,金镜曈曈照海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海音诗

忠毅勋猷勒鼎钟,王邱英勇继前踪。

手歼狂寇鲸波里,不愧天朝五等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海音诗

柯亭德教孰能如,遗墨犹黏四壁虚。

东里西华憔悴甚,几人渡海吊幽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海音诗

杀贼书生勇独饶,一门义烈薄云霄。

未妨冷吃阑干菜,热血千年自不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